
1.風光景色。 南朝 宋 鮑照 《紹古辭》之七:“怨咽對風景,悶瞀守閨闥。” 唐 張籍 《送李司空赴鎮襄陽》詩:“ 襄陽 由來風景好,重與江山作主人。” 清 李漁 《比目魚·肥遯》:“一路行來,山青水緑,鳥語花香,真箇好風景也。” 老舍 《貧血集·不成問題的問題》:“專憑風景來說,這裡真值得被稱為亂世的 桃源 。”
2.景況,情景。 宋 蔣捷 《女冠子》詞:“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吾觀孼龍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動鐘鼓’。今止三日,風景異常,想必是他把言語哄我。” 清 顧炎武 《與李子德書》:“ 汾州 米價每石二兩八錢, 大同 至五兩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費,三倍華下。至此間風景,大非昨年。”《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風景依然,隻一個 張進寶 ,管了個内外嚴肅。”
3.猶風望。《晉書·劉毅傳》:“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義明,出處同揆。故能令義士宗其風景,州閭歸其清流。”
“風景”是中文中常用的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自然或人文的視覺景象(基本義) 指眼睛可觀察到的自然或人造的視覺組合,如山川、河流、城市建築群等。例如:「黃山雲海是著名的風景」「江南水鄉的田園風景」。
具有審美價值的整體畫面 強調具有美學特征的空間構成,常見于藝術領域。如繪畫中的「風景畫」,攝影中的「風景照」,此時與「靜物」「人物」形成創作題材的類别區分。
比喻性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可引申為某種社會狀态或人生階段,如「時代的風景」「記憶裡的風景」。這類用法賦予抽象概念以具象化的畫面感。
文化意象載體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承載情感投射,如柳永《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通過風景描寫傳遞離愁。日本文化中的「風物詩」概念也與此相通。
與近義詞的細微區别
這個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均有高頻使用,作賓語時常見搭配動詞如「欣賞」「破壞」「保護」。現代語境中也衍生出「風景區」「風景明信片」等複合詞。
風景(Fēng jǐng)是指自然界或人文環境的美好景色,用來形容大自然中山水、花草、天空等一切美麗的景象。它可以包括大自然的山脈、河流、湖泊,以及城市的建築物、公園、街道等。風景作為一個詞彙,具有美麗、宜人等含義。
風景的部首是風(飆),它位于左側。風景的總筆畫數為18畫。
風景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它在古漢字中的形狀與現代漢字相似,隻是在形狀和結構上稍有差異。在繁體字中,風景的寫法是風景。
在古代,風景的寫法被稱為隸書字體。隸書是秦朝的一種字體,它的筆畫結構更加複雜,形狀更加繁瑣。古時候風景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形狀保持一緻。
1. 我們在山頂上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
2. 這幅畫描繪出了田園風光的風景。
3. 沿途的風景如詩如畫,讓人倍感舒心。
1. 風景如畫:形容景色美麗如同畫一樣。
2. 光景:形容景象、景況。
3. 視野:指所能看到的景色範圍。
近義詞:景色、風光、山水。
反義詞:丑陋、荒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