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覂竭的意思、覂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覂竭的解釋

困乏;匮乏。《新唐書·宋務光傳》:“公私覂竭,戶口減耗,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覂竭是古漢語中表示“枯竭耗盡”的複合詞,現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釋義與來源:

一、字義分解

  1. 覂(fěng)

    《說文解字》釋為“反覆也”,本義指傾覆、翻轉,引申為用盡、耗盡。如《漢書·食貨志》“車騎馬覂乏”中,“覂”即指資源枯竭。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七(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竭(jié)

    《說文解字》注“負舉也”,本義為背負,後演變為窮盡、枯竭。《禮記·大傳》“竭澤而漁”即用此義。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複合詞釋義

覂竭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徹底枯竭、完全耗盡的狀态,多用于描述資源、財力或精力。

例:清代文獻《讀史方輿紀要》載“倉廪覂竭”,指糧倉儲備完全空乏。

來源: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十九(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權威詞典收錄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覂竭,枯竭;耗盡。”引《後漢書·董卓傳》“資儲覂竭”為書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線上參考(官網詞條檢索頁)。

  2. 《辭源》

    釋“覂”為“匮乏”,并舉“覂竭”為例證,指向財力竭盡。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線上參考(官網檢索頁)。

四、古籍用例溯源


綜合結論:

“覂竭”屬古漢語書面語,由兩個表“竭盡”義的單字複合而成,強調資源或精力的徹底枯竭。其釋義在《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并多見于《後漢書》等史籍,屬規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學術及古籍研究領域仍具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覂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文獻例證

《新唐書·宋務光傳》中記載:“公私覂竭,戶口減耗,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此處指國家與民間的物資極度匮乏,人口減少,儲備空虛。

補充說明

“覂竭”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匮乏”核心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駒過隙半饷本意弁绖癟塌塌不拘一格層巒疊嶂朝鐘暮皷誠服憷場垂勳澹味稻餅得姓遏絶複刻賦錢刮目鬼功悍逆黑齒骺線護谷蟲睑裂攪撒交匝饑渴急溜金龜就車拒抗枯隕樂遊流落風塵牛山客派出所迫遣樵甿起會清郎請外泉舶區中緣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盛樂沈謀重慮視角霜塘束身束手無策屬員樹元立嫡踏墊貪恡屠龍讬芘亡言未央宮下九險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