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flowers,snow and moon—romantic themes] 原指封建文學裡描寫自然景物的四種對象,後來轉喻堆砌詞藻,内容貧乏,反映沒落階級情調的詩文;也指男歡女愛或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放蕩行為
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水浒傳》
(1).泛指四時景色。 宋 邵雍 《<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于胷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西湖佳話·孤山隱迹》:“惟以風花雪月,領湖上之四時;南北東西,訪山水之百美。”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誰能夠把這樣殘忍的暴露當做風花雪月的鑒賞呢?”
(2).指反映閑情逸緻的浮華空泛的詩文。 清 蠡勺居士 《<昕夕閑談>小序》:“使徒作風花雪月之詞,記兒女纏6*綿之事,則未免近於導淫。”《西湖佳話·六橋才迹》:“詩書科甲中,文人滿天下,而奇才能有幾人?即或間生一二,亦不過逞風花雪月于一時,安能留古今不朽之才迹在天壤間,以為人之羨慕?”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革命與文學》:“所謂文學家……他們的生涯是風花雪月,他們對于世事是不過問的。”
(3).指花言巧語、虛僞惑人的話。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谑二·諺語至理》:“賒酒時風花雪月,飲之時流星趕月,讨錢時水底摸月,喻世之無賴者也。”
(4).指男女情愛之事。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 秦弄玉 吹簫跨鳳樓,動不動君王行奏。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南宮詞紀·绛都春·四時怨别》:“風流空惹下風流業,又擔上風花雪月,滿懷心事,這離思教我對誰分説。”
(5).指花天酒地、放縱浪蕩的行為。《水浒傳》第二回:“﹝ 高俅 ﹞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做小娘的,風花雪月,受用已勾,趁這盛名之下,求之者衆,任我揀擇個十分滿意的嫁他,急流勇退。”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風花雪月漢語 快速查詢。
“風花雪月”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成語,其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學背景:
指四季自然景物中的“風、花、雪、月”四種意象,象征自然界的美好與詩意,常見于古代詩文對景色的描繪。例如江南春日的“雜花生樹,群莺亂飛”即是對這類意境的體現()。
詩文創作
原指古典文學中描寫自然景物的常用題材,後衍生為貶義,比喻堆砌辭藻、内容空洞、情感浮華的作品。如清代《儒林外史》提到“風花雪月的字樣”易誤導文人偏離正道()。
男女情愛或奢靡生活
既可形容浪漫纏綿的愛情(如“男女間風花雪月的往事”),也可指代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放縱生活。例如古代王侯沉迷“風花雪月”而忽視民生疾苦()。
從自然意象升華為文化符號:
例句:
“近年文學作品多風花雪月,缺乏深刻思想”(貶義);
“洱海畔的風花雪月,令人流連忘返”(中性/褒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