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林竭澤的意思、焚林竭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林竭澤的解釋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喻隻圖眼前利益。 清 黃宗羲 《明司馬澹若張公傳》:“竊恐焚林竭澤之後,能無魚驚鳥散之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焚林竭澤”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én lín jié zé,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燒毀山林、排幹水澤以獲取資源,比喻隻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後果的短視行為。這一行為源于古代捕獵和捕魚的方式,通過極端手段快速獲取資源,但會導緻生态破壞和資源枯竭。

  2. 出處與典故
    成語最早見于清代黃宗羲的《明司馬澹若張公傳》:“竊恐焚林竭澤之後,能無魚驚鳥散之憂?”。作者借此批評過度索取可能引發的後續危機。

  3. 深層寓意
    強調破壞性開發的後果,常用于批評對自然資源的濫用或對他人利益的漠視。例如,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環保、經濟政策中急功近利行為的警示。

  4. 用法與近義詞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如“這種焚林竭澤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 近義成語:“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等,均含“犧牲長遠利益”之意。
  5. 現代啟示
    成語提醒人們需平衡短期需求與可持續發展,尤其在生态保護、資源管理等領域具有現實意義。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自然場景比喻,警示不可為一時之利而破壞根本,語言凝練且寓意深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林竭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燒盡了林木,耗竭了湖澤,形容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破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焚:火 + 分,共5畫。 - 林:木 + 木,共8畫。 - 竭:水 + 失,共11畫。 - 澤:水 + 皿,共8畫。 來源: 《焚林竭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左傳》中。其原文是“焚林而田,竭澤而漁”,意為将林木燒毀來耕種土地,把湖澤排幹來捕魚。後來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成語。 繁體字: 《焚林竭澤》是《焚林竭澤》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的形狀和現代略有不同。對于《焚林竭澤》這個成語,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整體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的過度開采導緻該地的森林幾乎被焚林竭澤。 2. 保護生态環境是我們的責任,不應該讓任何人焚林竭澤。 組詞: 焚土滅族、竭地涸海、毀家纾難 近義詞: 濫伐濫砍、過度捕撈 反義詞: 愛林護澤、愛惜自然資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