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贽的意思、奉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贽的解釋

進獻見面禮品。謂拜見。 漢 徐幹 《中論·譴交》:“古之君子,因王事之閒,則奉贄以見其同僚。” 清 陳用光 《上翁學士書》:“伏惟閣下存好士之盛心,念 用光 之意,存乎古人之慕道者,不待奉贄階下,而先教誨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贽是漢語中具有禮儀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恭敬地進獻禮物”,多用于古代社會等級制度下的禮節場景。《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持禮物以進見尊者”,強調行為中蘊含的尊重與臣服态度。

從詞源看,“奉”本義為雙手承托(《說文解字》),引申為恭敬地給予;“贽”指初次拜見尊長時所執的禮物(《禮記·曲禮》)。組合後特指下級通過進獻物品表達對上級的敬意,如《新唐書·禮樂志》載“諸侯奉贽以朝”,體現古代君臣關系的儀式性。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外交、朝貢或師徒傳承等場景。例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奉贽玉帛”描述諸侯國間的禮節往來,而《朱子語類》則記載儒生“奉贽拜師”的學術傳統。現代漢語中,其使用範圍縮小,僅見于文史研究或仿古語境。

語言演變方面,《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說明其已脫離日常口語體系,但仍作為文化符號保留在特定文本中。

(參考來源: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 《禮記》中華書局點校本;3. 《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奉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進獻禮品表達敬意或完成禮節性拜見。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1. 物質層面:獻上貴重禮品(如玉石、絲綢等),稱為“贽”;
  2. 行為層面:通過獻禮完成拜見儀式,常見于古代上下級、師生或初次見面的社交場景。

二、字詞解析

三、使用場景

  1. 禮儀場合:古代士人拜見君主、弟子拜師時需持贽;
  2. 文學表達:現代多用于形容對尊長或重要對象的敬重,如“奉贽求教”;
  3. 曆史文獻:漢代徐幹《中論·譴交》記載“奉贽以見其同僚”,反映古代官場禮儀。

四、文化延伸

該詞折射古代“禮”文化體系,強調通過物質載體傳遞等級觀念與社交規範。現代語境中雖少見實際應用,但作為成語仍保留在書面表達中,體現中華禮儀傳統。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不同朝代贽禮差異,可查閱《周禮》《禮記》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邦治國白鼻白膠香褒揚并列弼針不足為怪擦邊球長人嘗鮮吃青侈僞充饩叢豔逗落非難豐注服霧扶質跟腳裡宮牆瑰瑰賴賴卉裘僵李代桃極果救撲客計狼頭纛樂陶陶了飲練勇廪貢籠爐沒死活門冬迷合闵雨膜呗賠不是貧味鬐毛清流擎拳撐腳嬛佞氣息奄奄诠筆驅剿日相稍水社鼓世氏松柏之茂投案拖累讬天五弦銜淚小性兒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