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贽的意思、奉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贽的解釋

進獻見面禮品。謂拜見。 漢 徐幹 《中論·譴交》:“古之君子,因王事之閒,則奉贄以見其同僚。” 清 陳用光 《上翁學士書》:“伏惟閣下存好士之盛心,念 用光 之意,存乎古人之慕道者,不待奉贄階下,而先教誨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奉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進獻禮品表達敬意或完成禮節性拜見。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1. 物質層面:獻上貴重禮品(如玉石、絲綢等),稱為“贽”;
  2. 行為層面:通過獻禮完成拜見儀式,常見于古代上下級、師生或初次見面的社交場景。

二、字詞解析

三、使用場景

  1. 禮儀場合:古代士人拜見君主、弟子拜師時需持贽;
  2. 文學表達:現代多用于形容對尊長或重要對象的敬重,如“奉贽求教”;
  3. 曆史文獻:漢代徐幹《中論·譴交》記載“奉贽以見其同僚”,反映古代官場禮儀。

四、文化延伸

該詞折射古代“禮”文化體系,強調通過物質載體傳遞等級觀念與社交規範。現代語境中雖少見實際應用,但作為成語仍保留在書面表達中,體現中華禮儀傳統。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不同朝代贽禮差異,可查閱《周禮》《禮記》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贽

奉贽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向人獻上禮品或貢品。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女”是左部首,表示人的形狀;而“卩”是右部首,原本是一種古代的蓋戽形狀的字,表示盡心從事,後來意義演變為封印的象形字。

奉贽的總筆畫數為9畫。其中,“女”部為3畫,“卩”部為6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古時,奉贽是一種表示敬意和恭敬的行為,常用于朝廷間和貴族之間的互動中。人們将珍貴的禮品獻給君主或貴族,以示忠誠和尊敬。

在繁體字中,奉贽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奉贽的寫法也有一些差異。例如,在篆書中,奉贽是以“䦨贄”來表示的。在隸書中,奉贽寫作“封質”。

以下是一些關于奉贽的例句:

1. 他們奉贽了一些最好的茶葉作為禮品。

2. *********門代表國家向該地區的領導人奉贽了一些文化藝術品。

3. 作為尊敬的表示,他奉贽了一塊名貴的玉石。

一些與奉贽相關的詞語有:

1. 奉獻:表示把物品或自己獻給某人或某事。

2. 獻禮:表示向人獻上禮物以表示敬意。

3. 遞送:表示把物品送到某人手中。

與奉贽意義相反的詞彙是:

1. 反抗:表示抵抗或對抗現有權威。

2. 拒絕:表示不接受或不同意某事。

3. 不合作:表示不願意合作或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