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頂山摩崖造像的意思、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詳細解釋
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解釋
在四川省大足縣東北寶頂山。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包括廣大山、龍潭、松林坡共十三處山岩。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fe7a年間,造像萬餘軀。有六道輪回、華嚴三聖、孔雀明王經變、千手觀音像等巨型雕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 造像的解釋 .塑造物體形象。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規圓景以定環,攄神思而造象。”《新唐書·常衮傳》:“今軍旅未寧,王畿戶口十不一在,而諸祠寺寫經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賞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歲巨萬
網絡擴展解釋
寶頂山摩崖造像是中國南宋時期的大型佛教石窟藝術群,位于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裡的寶頂山,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為核心區域,包含周邊十餘處摩崖造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概況
- 建造時間: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曆時70餘年完成。
- 主持者: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法名智宗)主持營建,是佛教密宗的重要道場。
- 規模:現存造像近萬尊,分布于13處山岩,内容涵蓋佛教故事、密宗教義及世俗生活場景。
2.曆史與宗教背景
- 造像融合了佛教基本教義與宋代儒家心性學說,體現了趙智鳳的家國情懷。
- 作為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其創作原則強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兼具宗教教化與世俗審美功能。
3.藝術特色
- 工藝精湛:以巨型雕刻為主,如千手觀音(1007隻手)、華嚴三聖(高7米)等,兼具力學與美學設計。
- 生活氣息:造像融入宋代蜀地民俗元素,如牧牛圖、父母恩重經變相等,被譽為“世俗化、生活化的典範”。
- 科學設計:部分洞窟(如圓覺洞)巧妙利用自然光、排水系統,展現古代工匠智慧。
4.代表作品
- 千手觀音龛:國内唯一的千手觀音石刻,手部雕刻繁複如孔雀開屏。
- 釋迦涅槃聖迹圖:長達31米的卧佛造像,展現佛陀涅槃場景。
- 六道輪回圖:以密宗思想闡釋因果輪回,構圖複雜且富有哲理。
5.文化價值
-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等齊名。
- 代表中國石窟藝術的最後高峰,被譽為“石刻藝術的巅峰之作”。
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寶頂山摩崖造像”是一個描繪寶頂山所刻的岩石造像的詞語。
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寶”、“頂”、“山”、“摩”、“崖”和“造像”。其中,“寶”表示寶貴、珍貴,“頂”代表山峰的最高處,“山”表示陸地上的高地,“摩”意指刻劃或刻塑,“崖”是指峭壁或懸崖,“造像”則表示雕刻或塑造的藝術作品。
根據來源,寶頂山摩崖造像是中國古代藝術的一種形式,主要在山崖或岩石上雕刻的佛教或道教的浮雕。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寶頂山摩崖造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寶頂山摩崖造像”在古代漢字中可能會被寫作“寶頂山摩崖造像”。
一些例句可以是:
1. 這座寶頂山摩崖造像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之一。
2. 我們需要保護寶頂山摩崖造像的傳統和曆史價值。
一些相關的詞組可以是:
1. 雕塑藝術
2. 佛像
3. 宗教文化
一些近義詞可能包括:
1. 岩石雕刻
2. 崖壁浮雕
而一些反義詞示例可能是:
1. 平面繪畫
2. 平地雕塑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