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指感受風邪和中風等症。《新唐書·方技傳·張文仲》:“﹝ 文仲 ﹞論風與氣尤精。後集諸言方者與共著書,詔 王方慶 監之。 文仲 曰:‘風狀百二十四,氣狀八十,治不以時,則死及之。’”
“風狀”是一個中醫學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與風邪相關的病症或症狀。以下是詳細解釋:
“風狀”指中醫中因感受風邪或中風引發的病症狀态。根據《新唐書·方技傳·張文仲》記載,張文仲曾提出“風狀百二十四”的分類,說明古代醫家對風邪緻病複雜性的研究。
唐代醫學文獻記載:“風狀百二十四,氣狀八十,治不以時,則死及之”,強調風邪緻病的多樣性和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部分非權威資料提到“風狀”可形容自然現象(如風狀雲)或人類行為狀态,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如需進一步了解中醫風邪理論,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中醫典籍。
《風狀》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描述風的情況、狀态或表現的筆記或文字
《風狀》的拆分部首為風(部首:風字頭)
《風狀》的筆畫數為12畫
《風狀》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獻,以描述風的狀況或表現為主題的記述。
《風狀》的繁體字為「風狀」
在古代,「風狀」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有《風狀》、《風狀》等。
1. 寫一份關于今天天氣和風狀的報告。
2. 他畫了一張風狀的圖表,詳細描述了風的方向和強度。
1. 風狀報告
2. 風狀圖表
3. 風狀描述
1. 風情
2. 風貌
3. 風采
1. 靜止
2. 甯靜
3. 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