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問的意思、動問的詳細解釋
動問的解釋
[(a term of politeness) ask;proffer question] 〈方〉∶客套話,即請人告訴自己
素不相識,動問官人高姓大名?——《水浒傳》
詳細解釋
(1).客套話。請問。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一折:“小生有一件事,動問小娘子咱。”《西遊記》第十八回:“動問府上有多少妖怪?”《儒林外史》第一回:“動問一聲,那裡是 王冕 先生家?”
(2).訊問。《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不多時鄰舍喚到,知縣逐一動問。”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一章:“于是,不等師長動問,他就帶着檢讨的口氣說:‘今天我們打得不好,把一○○高地丢了。我們準備晚上把它奪回來。’”
(3).問候。 元 武漢臣 《玉壺春》楔子:“數載不見,有失動問,兄弟請坐。”《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左右救回帳中,諸将皆來動問。”《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動問已畢, 卓王孫 置酒相待。”
詞語分解
- 動的解釋 動 (動) ò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态,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動(.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網絡擴展解釋
“動問”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用于客套場合,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在禮貌交談中,請求對方告知某事的用語,常見于舊時或方言對話中( )。例如:「素不相識,動問官人高姓大名?」(出自《水浒傳》)。
二、語境與用法
- 禮貌詢問
用于初次見面或陌生場合,以謙遜态度提問,如:「不敢動問,您從何處來?」( )。
- 問候功能
部分文獻(如《玉壺春》《三國演義》)中提到其作為問候用語的延伸,例如:「數載不見,有失動問」()。
三、文學例證
- 古典文學
元代吳昌齡《張天師》中:「小生有一件事,動問小娘子咱」();《儒林外史》中用于打聽信息:「動問一聲,那裡是王冕先生家?」()。
- 現代用法
當代作家魏巍《東方》中也保留此用法,如:「師長動問戰況」()。
四、語言特點
屬于方言客套語,現代普通話中較少使用,但在傳統戲曲、文學或特定方言區(如吳語)仍有保留。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水浒傳》《西遊記》等古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動問(dòng wèn)的意思是指通過動作來提問或詢問。它的拆分部首為“亻”(人)和“言”(言語),總共有6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普遍,可以理解為“動作+問”,意味着以動作方式來表達問題。繁體字形式為「動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動問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無異。古代人們通過動作來向對方提出問題,這一概念在漢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達。
以下是動問的一些例句:
1. 他眉毛一挑,動問:“你知道這個答案嗎?”
2. 她微微一笑,動問:“你今天怎麼這麼高興?”
3. 小孩用手指着天空,動問:“爸爸,那是星星嗎?”
動問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1. 動問聲(dòng wèn shēng)- 指通過動作和聲音進行詢問的方式。
2. 動問句(dòng wèn jù)- 表示通過動作方式提出的問題。
3. 動問法(dòng wèn fǎ)- 指用動作來進行詢問的方法。
近義詞方面,動問與“以動作問”(yǐ dòng zuò wèn)或“以動作詢問”(yǐ dòng zuò xún wèn)意思相近,都是表示通過動作來提問。反義詞方面,目前沒有詞語與動問完全相反或相對立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