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過失;缺點。 清 姚鼐 《祭張少詹曾敞文》:“衆所顧畏,索刺瘢疵。”
“瘢疵”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演變脈絡,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瘢疵(bān cī)是一個名詞詞語,指的是物體上的缺陷或瑕疵。它通常用來形容事物的不完美、不完整或存在的缺點。
瘢疵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疒(疔字部)和疋(疋字部)。
疒部表示與疾病相關,疋部則是一個象形字,表示皮膚的皲裂。該字共有9畫。
瘢疵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最早見于《左傳》一書。并且,瘢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斑疵」。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瘢疵的寫法與現代的相似,部首和結構基本保持不變。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字體的形狀和結構稍有變化。
1. 他的作品雖然有一些瘢疵,但整體上仍然非常出色。
2. 這件衣服上有一些明顯的瘢疵,因此我決定退貨。
3. 這座建築的設計有一些瘢疵,需要進行修複。
1. 瑕疵(xiá cī)
2. 缺陷(quē xiàn)
3. 破綻(pò zhàn)
1. 缺點(quē diǎn)
2. 不足(bù zú)
3. 弱點(ruò diǎn)
1. 完美(wán měi)
2. 完整(wán zhěng)
3. 優點(yōu diǎ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