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洞庭湖平原的意思、洞庭湖平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洞庭湖平原的解釋

兩湖平原的南部。在湖南省北部。由洞庭湖水系湘江等沖積而成。湖區多圍湖造田形成的圩田。中國的商品糧基地和重要淡水魚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洞庭湖平原是位于中國湖南省東北部的沖積平原,屬長江中下遊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平原西起澧縣、常德市,東至嶽陽市,南接長沙-平江一線,北抵長江南岸,總面積約1.88萬平方公裡。其主體由洞庭湖水系長期沖積形成,地質構造上屬于斷陷盆地,受第四紀新構造運動影響,湖盆持續沉降并接受長江與湘、資、沅、澧四水攜帶的泥沙沉積。

在地理特征方面,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河網密布且湖泊星羅棋布,土壤以水稻土和潮土為主,具有典型的濕地生态系統。據《中國自然地理》記載,該區域年均降水量達1300-1800毫米,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為雙季稻種植提供了優越條件。曆史上因泥沙淤積和圍湖造田,洞庭湖面積從19世紀的6000平方公裡縮減至當前的約2600平方公裡,這一演變過程在《洞庭湖志》中有詳細水文記錄。

作為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洞庭湖平原被譽為“魚米之鄉”,稻谷、棉花、油菜籽産量常年居全國前列。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數據顯示,該區域糧食年産量超過800萬噸,占湖南省總産量的40%以上。同時,其濕地生态系統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洞庭湖平原是中國重要的地理區域,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地理位置與範圍

位于湖南省東北部,屬兩湖平原南部,北與湖北江漢平原接壤。總面積約1.87萬平方公裡,其中湖南占81%(1.52萬平方公裡),覆蓋19個縣市及15個國營農場;湖北占19%(3580平方公裡),涉及松滋、公安等縣市。

二、地貌形成特征

由長江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輸入的泥沙,以及湘江、資江、沅江、澧水等水系沖積而成。曆史上經曆由瀉湖向洪道型湖泊演變的過程,現為長江中遊最大調蓄湖泊。

三、自然地理特征

四、經濟文化地位

五、生态現狀

因圍湖造田導緻面積縮減,現通過生态保護措施恢複濕地功能,維系生物多樣性。

(完整信息可參考百度百科、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學堡障迸鼓逼吓鄙意察惠撤備谶術春風得意存續當着矮人,别説矮話丹鳥倒楣丁田斷煙鈍惽恩牓惡識飛幌飛矢貢琛騧骝官責顧反黃缁華飾揮弓火情獎旗焦頭爛額進窺金流窭困隽談饋攜拉架漏屋莽蕩蕩磨翻攮嗓腦箍内合甯野平決譴舉如不勝衣申甫樹巅水龍吟私自談情說愛團案頹址危證溫奧五方獅子舞五虛夏糧相克現象枭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