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毫的意思、凍毫的詳細解釋
凍毫的解釋
凍筆。 明 袁宏道 《雪中限韻時寓沙市同度門作》之二:“凍毫書破字,古繡結殘硎。”
詞語分解
- 凍的解釋 凍 (凍) ò 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凍結。凍害。凍餒。 湯汁凝成的膠體:魚凍。肉凍。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凍得慌。防凍。凍傷。凍瘡。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毫的解釋 毫 á 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毫發(?)。毫末(喻極微小的數量或部分)。絲毫。 指毛筆:揮毫。毫素。 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頭毫。二毫。 中國市制計量單位,十毫等于一厘(長度、地積、重量單位);一百平
網絡擴展解釋
“凍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寒冷導緻毛筆凍結,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描寫極寒環境下的書寫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凍毫”由“凍”(液體遇冷凝固)和“毫”(細毛,代指毛筆)組成,字面意為“凍結的毛筆”,形容天氣嚴寒到連毛筆的墨水都凝結了。例如明代袁宏道的詩句“凍毫書破字,古繡結殘硎”,即通過“凍毫”描繪寒冷對書寫的影響。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詩文或文學創作中,強調寒冷環境對文人墨客書寫活動的阻礙,或借寒冷意象烘托孤寂氛圍。例如:“冬日苦寒,凍毫難書”可形容文人寒夜創作的艱辛。
-
相關辨析
-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解釋為“寒冷到細毫凍結”,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廣泛印證,可能屬于現代延伸解讀。
- 權威文獻(如、3)均以“凍筆”為直接釋義,更貼近傳統用法。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雪中限韻時寓沙市同度門作》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凍毫(dòng háo)是指毛筆寫字時毛筆的筆尖部分凍硬的毛發。這種現象會導緻字迹不流暢,影響書寫的質量。
凍毫的拆分部首是“冫”和“毛”,其中,“冫”是水的象形字,表示冰凍的意思;“毛”表示細長的物體。凍毫的筆畫數目是4畫,其中“冫”的筆畫數目是2畫,“毛”的筆畫數目是4畫。
凍毫一詞來源于毛筆書寫技法中的一種情況。在冬天寒冷的環境中,毛筆的筆毛會因為摸寫過程中的水分結冰,使其筆尖變得凍硬,無法靈活書寫。
凍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凍毫”。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使用毛筆,有關凍毫的記錄不多。然而,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喜歡在寫字時選擇寒冷環境,因為冷氣可使字迹變得凝練而附着力強,幫助他們表達更加深遠的意境。
例句:
1. 寒冬時節,毛筆容易出現凍毫的問題。
2. 老師告訴學生們,如果遇到凍毫,可以将筆尖稍微加溫,以恢複正常的書寫效果。
與凍毫相關的組詞有:
1. 凍結:表示使液體變為固體,或使物體接觸到冷空氣而變冷。
2. 凍傷:表示由于低溫引起的身體組織的損傷。
凍毫的近義詞是:
1. 凍筆:指冬天使用毛筆塗墨時,筆尖因水分結冰而無法暢寫。
凍毫的反義詞是:
1. 順毫:指毛筆順滑流利的書寫狀态,與凍毫形成鮮明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