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冰的意思、凍冰的詳細解釋
凍冰的解釋
[freeze] 水受冷凝結成冰
詳細解釋
(1).凝結成冰。《墨子·辭過》:“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徧視,手不能徧操,口不能徧味,冬則凍冰,夏則飾饐。”
(2).猶寒冰。 宋 柳永 《古傾杯》詞:“凍冰消痕,曉風生暖,春滿東郊道。”
詞語分解
- 凍的解釋 凍 (凍) ò 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凍結。凍害。凍餒。 湯汁凝成的膠體:魚凍。肉凍。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凍得慌。防凍。凍傷。凍瘡。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網絡擴展解釋
“凍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水因低溫凝結成冰的過程或狀态,常用來形容天氣寒冷。例如:“湖面凍冰後,行人可安全行走。”
二、詳細解釋
-
動詞用法
表示“水受冷凝結成冰”的動态過程,如《墨子·辭過》中“冬則凍冰”即描述冬季結冰現象。
現代例句:“氣溫驟降,水管凍冰了。”
-
名詞用法
可指代“寒冰”本身,如宋代柳永《古傾杯》詞中“凍冰消痕”形容冰層融化。
三、延伸與關聯
- 字形溯源:
“凍”為形聲字,從“仌”(冰)部,本義即與結冰相關(《說文解字》注“凍,仌也”)。
- 文學意象:
古詩文中常借“凍冰”渲染寒冷意境,如岑參“風掣紅旗凍不翻”描繪邊塞苦寒。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或寒冷環境,如天氣報告(“今日低溫導緻河道凍冰”)、文學作品中的環境描寫等。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例證及語言學分析,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墨子·辭過》、柳永詞作及《說文解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凍冰》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意思是冰凍的狀态或凍結的冰塊。下面給出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凍冰》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部首是冫(冰),右側部首是冬(冬天)。整體拼寫為“凍冰”,共有9筆。
來源:
《凍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漢語中,冰的字形是由水和冬兩個部分組成的,表示冬天水結成冰。後來,這個詞演變成了凍冰,用來形容凍結的冰塊。
繁體:
《凍冰》的繁體字是「凍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凍的寫法稍有不同。古時候寫凍的漢字形狀是「凍」,是由左側部首水(三點水)和上部分的冬構成的。
例句:
1. 冬天來了,湖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凍冰。
2. 小朋友們在凍冰上滑冰,玩得非常開心。
3. 外面的溫度非常低,水裡的小溪都結成了凍冰。
組詞:
與《凍冰》相關的一些組詞有冰凍、凍水、凍土等。
近義詞:
與《凍冰》意思相近的詞有結冰、冰凍等。
反義詞:
與《凍冰》意思相反的詞是融化、解凍等。
以上是關于《凍冰》這個詞的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