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帝制的意思、帝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帝制的解釋

[autocratic monarchy] 君主專制政體,以一人擔任終身職世襲的國家元首的政體形式,小至有名無實,大至絕對專制

詳細解釋

(1).皇帝的儀制。《史記·南越列傳》:“皇帝,賢天子也。自今以後,去帝制黃屋左纛。”《漢書·賈誼傳》:“若此諸王,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 顔師古 注:“言諸侯皆欲同皇帝之制度,而為天子之事。” 唐 王勃 《倬彼我系》詩:“爰述帝制,大蒐王道。”

(2).指朝廷的法制。《鹖冠子·泰錄》:“聖道神方,要之極也;帝制神化,治之期也。”《宋書·謝晦傳》:“參謀猷於創物,贊帝制於宏綱。” 宋 陸遊 《賀謝提舉啟》:“伏審顯膺帝制,起擁使華。”

(3).君主專制政體。 王德鐘 《十九歲述懷》詩:“未溺死灰仍帝制,難将熱血換民權。” 毛6*6*《紀念*********先生》:“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的豐功偉績。”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帝制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帝制指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專制政體及其制度體系,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政治形态。其核心特征包括:

  1. 皇權至上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總攬立法、行政、軍事大權,如《漢語大詞典》所載:“帝制即帝王之制,以天子為天下主宰”。皇權通過“天命所歸”的神權理論強化合法性,形成“朕即國家”的統治模式。

  2. 中央集權與官僚體系

    以三公九卿制(秦漢)或三省六部制(隋唐)構建中央官僚機構,地方實行郡縣制,形成嚴密的金字塔式管理體系。《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帝制通過科舉選拔官員,實現“天下一統,權歸中央”的治理目标。

  3. 宗法禮制與意識形态

    以儒家綱常倫理為統治基礎,強調“君為臣綱”,通過禮法制度(如《大唐開元禮》)規範社會等級。曆代帝王推行“獨尊儒術”政策,使儒家思想成為維系帝制的精神支柱。

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詞典》補充釋義:辛亥革命後,“帝制”特指複辟君主專制的行為(如袁世凱稱帝),引申為“專制集權體制”的代稱。該制度隨清朝滅亡而終結,标志着中國進入共和時代。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帝制”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義 帝制是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的政治制度,屬于君主專制政體的特殊形式。其核心特征是:

  1. 國家元首終身任職且世襲繼承;
  2. 皇帝擁有絕對權威,掌握立法、行政、司法等核心權力;
  3. 常與中央集權官僚體系結合,如中國曆史上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等。

二、曆史沿革

  1. 中國帝制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形成以皇帝制度為核心的中央集權體系,直至1912年清朝滅亡結束,延續2132年;
  2. 典型特征演變:漢代确立“天子”稱號→隋唐完善科舉官僚制→明清達到專制頂峰(如廢除丞相、設立軍機處)。

三、與君主專制的區别 根據曆史教學資料:

四、制度終結 中國帝制因辛亥革命(1911年)被推翻,1912年《清帝退位诏書》正式宣告終結。該制度對中華文化圈國家産生深遠影響,如越南(1804-1945)、朝鮮(1897-1910)均曾采用類似體制。

别人正在浏覽...

閟奧丙舍不相放粲谷常熟市暢志超忽陳胔觸地號天出氣筒楚王神從適埭岸登山陟嶺房科法循廢址豐功厚利瘋語分職服竟高狷共己孤辰貴坦和睦何去何從呼喝醬瓜兒計上心頭捐薦可以酷喜鍊行靈房令人齒冷摟處鹿胎巾明發明業抹脖子平概貧竈俏簇丘腦儒先生寄死歸誰家子術悐隼旟宿食踏龍尾貪濫蹹婪他他籍籍銅牆鐵壁退息徒讬空言相向缬帛諧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