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ismic (seismological) station] 設有專門儀器負責觀測、記錄、預報地震的機構。也叫“地震台”
地震站,也稱地震台或地震觀測站,是指專門從事地震及相關現象監測、記錄和初步分析的固定場所或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利用專業儀器設備,持續、系統地觀測地殼運動、地震波傳播等信息,為地震預警、科學研究及防災減災提供基礎數據。
地震站的核心任務是布設地震儀(如寬頻帶地震計、加速度計等),實時記錄地殼震動波形,精确測定地震發生的時間、位置、震級等參數。例如,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下屬的全國地震監測台站,可實現對微小至強震的全尺度監測。
除地震波外,部分地震站還監測地磁場、地電場、地下流體(水位、水溫)、地殼形變(GPS、傾斜儀)等參數,綜合研判地球内部活動規律。
通過實時數據傳輸網絡(如中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地震站能在強震發生後數秒内發布預警信息,為高鐵、核電站等關鍵設施及公衆争取應急避險時間。
長期積累的觀測數據為研究闆塊構造、斷層活動、地球内部結構等提供實證支撐,推動地球動力學理論發展(參考《地震學與地球内部物理學》期刊相關研究)。
現代地震站起源于19世紀末精密地震儀的發明。中國最早的地震台——鹫峰地震台建于1930年,标志着系統化地震觀測的開端。當前技術已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及智能化升級,例如全球地震台網(GSN)可實時共享跨國數據。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地震局《地震監測管理條例》
- 《地球物理學報》:"多物理場聯合觀測在地震預測中的應用"
-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官方網站
- 科學出版社《地震學導論》
- 國際地震中心(ISC)技術報告
“地震站”是一個與地震監測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和功能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地震站指設有專門儀器負責觀測、記錄、預報地震的機構,主要功能包括監測地殼運動、分析地震數據以及發布預警信息。其名稱在不同地區可能略有差異,例如也被稱為“地震台”。
在特定語境中,“地震站”可能被引申為比喻義,形容對某一領域持續觀察并及時預警的個人或組織。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更詳細的地震站分布或技術細節,可參考相關地震監測機構官網或權威資料。
昂首北司蠶種辭館誕説登高必賦吊唁餓踣方屏飛砂轉石怫然府鎮告獵工夫功沽骨韻海素汗酒恒俗黃雲畫種喙突嘂呼擊笞街道司讦決開間刊校顆粒肥料孔夫子聯骖蠻子貌容黾隘塞木模年鑒泥駁弄色棚杠輕言寡信蕲王七元鵲巢賦箬包船山東琴書神寳試奏水擊書帽梳栉太公望螳螂童孺腿腕子瓦釜雷鳴危脆踒躄五台山邂逅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