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戰軍的意思、第四野戰軍的詳細解釋
第四野戰軍的解釋
解放戰争時期,中國人民*********主力之一。由抗日戰争時期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及東北抗日聯軍發展而成。1945年10月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改稱東北人民*********,8月整編為東北野戰軍,林6*彪任司令員,*********任政委。1949年3月改為第四野戰軍。曾舉行遼沈戰役,參與發動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東北全境和華北、中南、華南廣大地區。1950年4月,第四野戰軍番號被撤銷,并入中南軍區。
詞語分解
- 野戰軍的解釋 指能適應在廣大地區機動作戰的軍隊詳細解釋適應廣大區域機動作戰的正規軍。 毛6*澤6*東 《關于遼沉戰役的作戰方針》:“要求華東野戰軍擔負殲滅四十個旅左右(他們七月殲滅的七個旅在内),并攻占 濟南 和 蘇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第四野戰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是解放戰争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其曆史背景、軍事貢獻及組織結構如下:
一、定義與成立
第四野戰軍由東北野戰軍改編而來,1949年3月正式更名,是解放戰争中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野戰軍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1945年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及東北抗日聯軍部隊,初期整合為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曆經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等階段。
二、曆史沿革
-
前身階段(1945-1948年)
-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派遣10萬餘名幹部和部隊進入東北,整合多支武裝力量,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 19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同年9月遼沈戰役前完成主力整編。
-
正式成立與改編
- 1949年3月按全軍統一編制更名為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委。
- 1950年4月,主力改編為中南軍區,部分部隊參與抗美援朝。
三、構成與領導
- 部隊來源:包括八路軍山東軍區、新四軍第三師、陝甘甯留守兵團、東北抗聯等部隊。
- 主要領導:林彪(司令員)、羅榮桓(政委)、劉亞樓(參謀長)。
- 兵力規模:從初期的11萬人發展至1950年的150萬(含地方部隊),占當時解放軍總兵力三分之一。
四、主要貢獻與戰役
- 解放東北
- 遼沈戰役(1948年):殲敵47萬,解放東北全境,奠定全國解放基礎。
- 平津戰役
- 與華北野戰軍協同殲滅傅作義集團52萬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 南下作戰
- 渡江戰役後解放武漢、長沙等中南重鎮;衡寶戰役殲滅桂系主力;海南島戰役以木船強攻創造戰争奇迹。
五、曆史意義
第四野戰軍不僅是解放戰争的關鍵力量,還通過大規模運動戰和攻堅戰術推動了現代戰争模式的發展。其征戰路線貫穿中國南北,直接加速了全國解放進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細節或部隊編制,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相關軍事檔案。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第四野戰軍》是中國*********的一個軍種,下設師、旅等單位,在反對侵略和保衛國家的戰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第(一丶、丶)四(亻、一、一)野(裡、⺍)戰(戶、戈)軍(冖、冂、⺆)。
來源:《第四野戰軍》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編制單位,成立于中國人民解放戰争時期。
繁體:第四野戰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第四野戰軍。
例句:第四野戰軍在抗日戰争中英勇作戰,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組詞:野戰、軍隊、第四、戰争。
近義詞:戰區軍、野戰部隊。
反義詞:内地軍、後方部隊。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或需要更多幫助,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