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第四野戰軍的意思、第四野戰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第四野戰軍的解釋

解放戰争時期,中國人民*********主力之一。由抗日戰争時期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及東北抗日聯軍發展而成。1945年10月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改稱東北人民*********,8月整編為東北野戰軍,林6*彪任司令員,*********任政委。1949年3月改為第四野戰軍。曾舉行遼沈戰役,參與發動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東北全境和華北、中南、華南廣大地區。1950年4月,第四野戰軍番號被撤銷,并入中南軍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第四野戰軍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核心主力部隊之一,在解放戰争時期承擔了關鍵戰略任務。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曆史背景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第四野戰軍是中國共産黨在解放戰争時期(1946–1950)組建的四大野戰軍之一,前身為東北民主聯軍(後改稱東北野戰軍)。1949年3月正式定名,由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其核心任務是解放東北、華北及中南地區,并參與渡江戰役等重大軍事行動。1955年因軍隊整編撤銷番號。


二、曆史沿革與組成

  1. 前身發展

    • 1945年:東北民主聯軍成立,整合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
    • 1948年1月: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
    • 1949年3月:中央軍委統一編制,更名為第四野戰軍,下轄4個兵團、12個軍,總兵力超百萬。
  2. 核心戰役貢獻

    • 遼沈戰役(1948年):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解放東北全境。
    • 平津戰役(1948–1949年):聯合華北野戰軍解放北平、天津。
    • 渡江南下(1949年):參與解放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份。

三、曆史意義與影響

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争中殲敵數量最多、作戰範圍最廣的野戰軍,其戰術創新(如“一點兩面”“三三制”)對解放軍現代化産生深遠影響。其部分部隊後改編為廣州軍區、沈陽軍區等,延續國防使命。


參考資料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曆史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

網絡擴展解釋

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是解放戰争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其曆史背景、軍事貢獻及組織結構如下:

一、定義與成立

第四野戰軍由東北野戰軍改編而來,1949年3月正式更名,是解放戰争中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野戰軍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1945年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及東北抗日聯軍部隊,初期整合為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曆經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等階段。

二、曆史沿革

  1. 前身階段(1945-1948年)

    •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派遣10萬餘名幹部和部隊進入東北,整合多支武裝力量,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 19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同年9月遼沈戰役前完成主力整編。
  2. 正式成立與改編

    • 1949年3月按全軍統一編制更名為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委。
    • 1950年4月,主力改編為中南軍區,部分部隊參與抗美援朝。

三、構成與領導

四、主要貢獻與戰役

  1. 解放東北
    • 遼沈戰役(1948年):殲敵47萬,解放東北全境,奠定全國解放基礎。
  2. 平津戰役
    • 與華北野戰軍協同殲滅傅作義集團52萬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3. 南下作戰
    • 渡江戰役後解放武漢、長沙等中南重鎮;衡寶戰役殲滅桂系主力;海南島戰役以木船強攻創造戰争奇迹。

五、曆史意義

第四野戰軍不僅是解放戰争的關鍵力量,還通過大規模運動戰和攻堅戰術推動了現代戰争模式的發展。其征戰路線貫穿中國南北,直接加速了全國解放進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細節或部隊編制,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相關軍事檔案。

别人正在浏覽...

愛好哀請白毫相暴急扁刷箄船兵簿鬓顔不足言錘淬大射地質力學反轉風火事鳳尾竹負物港口隔手公報私仇功分號數紅茶嘑爾蹴爾獲成假厮兒靖端急三台酒性開場白誇嘴雷人離方鸾颠鳳倒落實撚靶兒扭達烹鍛平西撲忙漆簡青淩台清甽輕盈琴瑟三街六市跚馬甚莫十滴水數内素虮所除踏籋龆稚聽診器偷奸取巧徒負虛名寤想小家子氣小尼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