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菧苨的意思、菧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菧苨的解釋

即“薺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菧苨(dǐ nǐ)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植物名詞,實際應用中常與“荠苨”混用,二者實指同一植物。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傳統中醫藥典籍記載,該詞釋義如下:

一、詞源與植物屬性 菧苨為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Adenophora trachelioides,古稱“杏葉沙參”“甜桔梗”。其名稱源自《爾雅》中“苨,菧苨”的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釋為:“其根似沙參而葉如杏,故有杏葉沙參之名。”

二、形态特征與藥用價值 植株高約60-100厘米,葉互生呈卵狀心形,花期7-8月,花冠鐘狀呈藍紫色。根莖為傳統中藥材,《中華本草》載其“性微寒,味甘,能清熱養陰、潤肺化痰”,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三、古籍文獻佐證 《救荒本草》記載其嫩苗可作野菜食用:“采苗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清代《植物名實圖考》中繪有植株形态圖,并注“生山石間者根瘦,入藥尤良”。現代《中國植物志》将其歸入沙參屬,強調其與桔梗的形态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菧苨”一詞較為生僻,現代漢語中幾乎不使用。根據字形和古籍線索推測,可能有兩種情況:

  1. 可能是“荠苨”的誤寫
    “荠苨”是桔梗科植物沙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Adenophora trachelioides),其根可入藥,具有潤肺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例如《本草綱目》中記載其可治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2. 或為“苨”的異體寫法
    “苨”在古代指一種類似地黃的植物(如《爾雅》中提到的“苨,菧苨”),但具體所指植物已不可考,可能與傘形科或桔梗科植物相關。

注意:由于“菧苨”未被現代植物學或中醫藥典收錄,若涉及藥用需謹慎,建議以“荠苨”為準确名稱,并咨詢專業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

遨翔自得百骸六藏表演唱鼈岩冰糖冊正産卵逞心熾盛穿針引線耽樂導首大肆攻擊二二虎虎峯回路轉好辭合丹戶計火箭炮監言監主自盜膠漆相投酒色之徒舊時風味居處句調峻削橘中戲窠绫連褰零雜醴水龍吭買道邁爽濘滞暖爐盤纡袍甲霹靂酒萍寄破玩意兒千難萬險遷莺出谷窮源朔流權篆人事物颡子僧戶少詹事食不厭精,脍不厭細手頭衰替送戰庭帏桐葉之封吳绫校課小祥攜家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