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頑的意思、訂頑的詳細解釋
訂頑的解釋
訂正愚頑。 宋 張載 嘗題字于學堂雙牖,左書“砭愚”,右書“訂頑”。《二程遺書》卷二上:“訂頑之言,極純無雜, 秦 漢 以來學者所未到。” 明 胡道 《瞿佑<歸田詩話>序》:“或取而觀之,可資多識,特其名號近於訂頑、砭愚起争端之謂,不若直謂之《存齋詩話》也。” 清 錢謙益 《常熟縣教谕武進白君遺愛記》:“疏穢訂頑,緝文厲行。”
詞語分解
- 訂的解釋 訂 (訂) ì 改正,修改:訂正。考訂。校(刼 )訂。修訂。 約定,立(契約):訂立。訂購。訂約。 用線、鐵絲、書釘把書頁、紙張連在一起:裝訂。 制定:訂計劃。 評議:“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訂頑”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字面釋義與核心含義
“訂”意為修訂、改正、評定;“頑”指愚昧、頑固、未開化。二字組合,“訂頑”直譯為“訂正愚頑”,引申為通過教化使人明理,糾正蒙昧固執的思想行為。它體現了儒家重視教育、化民成俗的理念,強調以道德學問引導人向善、脫離蒙蔽。
二、曆史淵源與經典出處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與北宋理學家張載的哲學著作相關:
- 張載在其著作《正蒙》的最後一篇《乾稱篇》中,撰寫了闡述其宇宙觀和倫理思想的綱領性文字。這部分内容最初被他題為《訂頑》。
- 張載将這篇文字張貼于書齋西窗,意在時刻警醒自己并教誨學生。與之相對的東窗則貼有《砭愚》(意為針砭愚昧),二者合稱《東銘》《西銘》。
- 後來理學家程頤認為“訂頑”、“砭愚”之名過于直露鋒芒,建議改稱《東銘》《西銘》。其中《西銘》(即原《訂頑》)因深刻闡述了“民胞物與”的博愛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影響深遠,成為宋明理學的經典文獻之一。
三、現代應用與語境
在現代漢語中,“訂頑”一詞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
- 學術研究領域: 特指張載《西銘》的原名及其蘊含的哲學思想,是研究宋明理學、儒家倫理的重要概念。
- 曆史文化語境: 用于追溯和讨論古代教育思想、儒家教化傳統時,作為體現“教化”功能的特定術語。
權威參考來源:
- 漢典 (www.zdic.net): 提供“訂”、“頑”二字的詳細古漢語釋義及例證,是理解“訂頑”字面含義的基礎工具。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收錄張載《正蒙》全文(含《乾稱篇》/《西銘》),并提供相關注釋和研究鍊接,是考證原典的可靠資源。
- 《二程集》(中華書局版): 其中記錄了程頤建議張載更改篇名的史實(見《河南程氏遺書》),是了解《訂頑》更名為《西銘》過程的一手史料依據。
- 《宋元學案》(黃宗羲著): 在《橫渠學案》中詳細記載了張載的生平、著作及《東銘》《西銘》的由來與思想,是研究張載及“訂頑”思想的重要學術史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訂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訂頑”由“訂”(改正、修訂)和“頑”(愚昧、固執)組成,字面意為“訂正愚頑”,指糾正頑固不化的思想或行為。
二、曆史背景與典故
- 宋代張載的題字
北宋理學家張載曾在學堂兩側題寫“砭愚”與“訂頑”,分别寓意“針砭愚昧”和“糾正頑固”,後程頤将二者更名為《東銘》《西銘》。
- 文獻記載
《二程遺書》評價“訂頑之言,極純無雜”,明清文人如胡道、錢謙益等也沿用此詞,用于形容學術或品行的修正。
三、用法與延伸
- 語言結構:屬動賓式合成詞,強調通過行動改變頑固狀态。
- 現代應用: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如“疏穢訂頑,緝文厲行”(清·錢謙益)。
四、相關詞彙
總結來看,“訂頑”既包含對思想行為的修正,也承載了理學文化内涵,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深層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二程遺書》或張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白角扇半月泉被辭才盡沖狹叢山耽待氮肥奪走二性子放牛鋒棱負鼓伏路改步改玉功用關咨和鵲黃金彈皇質灰暗教導隊浃日假威階官濟寒赈貧浸溢舉疏句指刻志廉印厘米汞柱陋丑履榮嫚兒眉間鎖門下晩生南浔儗儗七殘八敗請盟窮樸氣塞群龍散釋燒缸地審慎神肖是不是水火棍唐園通元識微往古巍昂韋衣五行八作五月披裘遐魅曉暾隙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