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巴黎聖母院的意思、巴黎聖母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巴黎聖母院的解釋

①法國的天主教堂。位于巴黎市中心區域中島上。1163年動工,1250年建成西部鐘樓,後屢經擴建,整座教堂于1345年竣工。由石塊堆砌而成。教堂東端是聖壇,中部的尖塔高達90米,西端大門為一對高60多米的方塔樓,是巴黎聖母院的正面。院内殿堂深約125米,寬約47米,可容納近萬人。是歐洲早期哥特建築和雕刻的代表。殿内藏有13-17世紀的許多藝術珍品。②長篇小說。法國雨果作于1831年。巴黎聖母院教堂的副主教克洛德因占有吉蔔賽少女愛斯梅哈爾德不成,便刺殺她的情人并嫁禍于她,少女被判死刑。聖母院丑陋的敲鐘人加西莫多将她從刑場救出,藏在聖母院。克洛德又将少女劫出聖母院,逼其就範,遭拒絕後便将她交給官兵。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将克洛德從樓頂推下摔死,自己則自盡在少女的遺體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巴黎聖母院的含義可從建築實體和文化象征兩個層面理解:

一、建築實體

  1. 基本概況
    巴黎聖母院是位于法國巴黎西堤島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始建于1163年,曆時約180年于1345年建成。其建築主體為哥特式風格,以石材建造,中殿高32.5米,正面雙塔樓高69米,中央尖塔原高90米(2019年火災後重建中)。

  2. 建築特色

    • 結構:采用尖拱、飛扶壁、玫瑰花窗等典型哥特式元素,内部空間通過垂直線條營造升騰感。
    • 藝術:外牆有大量宗教浮雕,彩繪玻璃窗以《聖經》故事為主題,南鐘樓存有13噸巨鐘。
    • 演變:曆經羅曼式到哥特式的風格轉變,15-16世紀文藝複興時期進一步完善。
  3. 曆史地位
    作為歐洲首座哥特式教堂,它不僅是宗教中心,還見證了拿破侖加冕、聖女貞德平反等重大曆史事件。


二、文化象征

  1. 文學意象
    雨果1831年小說《巴黎聖母院》使其成為“人性美丑對照”的經典符號,通過卡西莫多等角色探讨善惡與救贖。

  2. 精神符號
    法語名“Notre-Dame”意為“我們的女士”(指聖母瑪利亞),象征信仰與庇護。2019年火災後全球關注其修複,更強化了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産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細節或文學作品,可查閱(搜狗百科)或(小說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所寫的小說,講述了發生在巴黎聖母院周圍的故事。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位于法國巴黎市的聖母院,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巴(手) + 黾(黾字頭又稱“蟲頭”) + 土(土字底又稱“三點水”);共3個部首,10畫。

來源:巴黎聖母院的名稱是源自于聖母院(即天主教中的聖母瑪利亞教堂),它位于塞納河畔的巴黎市中心,建于12世紀。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獨特,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繁體:巴黎聖母院

古時候漢字寫法:巴黎聖母院(繁體)/巴黎聖/母院(簡化)

例句:在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教堂的壯麗景觀和人們的生活。

組詞:巴黎、聖母、教堂、小說、曆史

近義詞:巴黎教堂、聖母教堂、巴黎大教堂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