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ide] 〈方〉∶決定;确定
買發電機的事已經定規好啦
(1).成規;确定的規章制度。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二:“本朝開科取士,京畿與各布政司鄉試,在子午卯酉年秋八月;禮部會試,在辰丑未戌年春二月,蓋定規也。” 魯迅 《書信集·緻山本初枝》:“對出版的壓迫實在厲害,而且沒有定規,一切悉聽檢查官的尊意,亂七八糟,簡直無法忍受。”《抗日歌謠·采蓮船拜年》:“八拜農救會哪喲喲,減租減息有定規呃劃喲。”
(2).決定;定局。《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老爺主見自然不錯,就這樣定規了罷。” 茅盾 《子夜》三:“這件事算是定規了。” 沉從文 《阿金》:“這婚事 阿金 原是預備今晚上就定規的。”
(3).定準;定當。《綠野仙蹤》第五回:“ 思敬 道:‘這有什麼定規,從今若省吃減用,再想法兒營運起來,可以過得日子。’”《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 鄧九公 見這話説定規了,便道:‘咱們這回可沒事了。’”
(4).一定。 巴金 《窗下》:“我爹要曉得你還常常來,他定規要想辦法對付你。” 沙汀 《淘金記》十二:“他認為事情是定規會失敗的。”
“定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指長期形成或約定俗成的規則、慣例。例如:
在吳語等方言中,表示主觀意志上的“必然性”,帶有強調語氣。例如:
在部分方言語境下,可表示對某事的最終确定。例如: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方言用法(如副詞和動詞)在普通話中不常見,現代書面語更傾向使用“規定”等标準詞彙。如需具體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兒女英雄傳》《綠野仙蹤》等文獻。
定規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确定的規定或準則。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進行介紹。
定規的第一個字“定”拆分部首為“宀”和“丁”,它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規”拆分部首為“⻌”和“見”,它有8個筆畫。
定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定”字最早形似“㢨”,是一種象形字,表示土地的穩定;“規”字則最早形似“洟”,是一種象形字,表示水流的轉彎。
在繁體中,“定”字被寫作“碇”,而“規”字被寫作“規”。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定規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文獻記載,字形會有一定的變化。然而,這些變化并不影響該詞的基本含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定規的例句:
定規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與定規含義接近的近義詞包括:規範、規則、準則、法則。
相反地,與定規含義相反的反義詞包括:非常規、不規範、無規則。
以上就是關于定規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