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唇的意思、點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唇的解釋

亦作“ 點脣 ”。女子用胭脂等化妝品點抹嘴唇。 唐 溫庭筠 《靓妝錄》:“點唇有石榴嬌、嫩吳香。” 宋 張先 《燕歸梁》詞:“點脣機動秀眉顰,清影外,見微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點唇是中國古代女性傳統妝容技法之一,特指以胭脂或朱砂點染嘴唇的修飾方式。該習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釋名·釋首飾》記載“唇脂以丹作,象唇赤也”,表明古人已使用紅色顔料強調唇部輪廓。漢代《中華古今注》提及“燕支(胭脂)染粉為桃花妝,施之兩頰;以朱點唇,謂之的飾”,說明點唇與面妝搭配形成完整妝容體系。

唐代點唇技法發展出石榴嬌、露珠兒等十數種樣式,據《妝台記》所述,這些唇形“或圓如櫻桃,或尖如菱角”,通過改變胭脂塗抹範圍塑造不同審美意象。宋代《清異錄》記載貴族女子采用“金箔點唇”,将妝飾與金銀工藝結合,展現階級身份象征。

該習俗蘊含傳統文化意象,《禮記·内側》鄭玄注“婦人傅母,朝夕禮容”,反映點唇不僅為容貌修飾,更承擔着禮教規範功能。明清時期《奁史》詳細記錄點唇所用工具“唇筆以貂毫制,蘸膏脂描畫”,佐證其工藝體系的成熟。

網絡擴展解釋

“點唇”是古代女子化妝時用胭脂點染嘴唇的步驟,具有修飾唇形的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女子以胭脂等紅色顔料塗抹嘴唇的妝容技法。因唇脂覆蓋力強,可通過點染改變唇形輪廓,形成櫻桃小口等經典樣式。

  2. 曆史淵源

    • 商周起源: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已出現對唇部妝容的重視。
    • 唐宋發展:唐代溫庭筠《靓妝錄》記載了“石榴嬌”“嫩吳香”等點唇樣式名稱;宋代張先詞中“點脣機動秀眉顰”進一步印證其流行。
  3. 樣式與演變
    不同朝代對唇形審美不同,例如唐代流行小巧圓潤的“櫻桃唇”,明代則偏愛“花瓣唇”。點唇材料多用朱砂、胭脂等天然顔料。

  4. 文學意象
    古詩詞中常以點唇象征女性嬌媚,如“點脣機動秀眉顰”通過妝容細節刻畫女子神态。

注:另有說法認為“點唇”可引申為“渴望”(如),但此義項未被主流辭書收錄,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八铢錢本文比肩連袂侈汰艟舻鹑雀登緣跕立敵視冬汛發高燒煩熱粉食怫忤給驿格物窮理弓鞵谷闆顧臨國語鲎醢後俊劃不來壞土畫描羯羠鲸波怒浪靜客徑途靜翳今體詩局趚居重刳獸食胎耒耨練字漫録男同志内儀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撲掩汽管嶔岑山輕孤鵲巢鸠主掃晴婦市義遂志逃寵玩世不恭未成年人文組無患子武爵武任無所畏忌鄉方巷議閑是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