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行的意思、德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行的解釋

[disgusting] 譏諷人的話,表示瞧不起别人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用此詞

你看他那個德行

詳細解釋

道德品行。《易·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孔穎達 疏:“德行謂人才堪任之優劣。”《孟子·公孫丑上》:“ 宰我 、 子貢 善為説辭; 冉牛 、 閔子 、 顔淵 善言德行。” 晉 葛洪 《抱樸子·循本》:“德行文學者,君子之本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朝廷禮樂刑政之事皆在於學,士所觀而習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紅樓夢》第九二回:“ 賈政 道:‘雖無刁鑽刻薄的,卻沒有德行才情。白白的衣租食稅,那裡當得起?’” 巴金 《寒夜》二六:“她雖然自誇學問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齡,卻還來做一個二等老媽,做飯、洗衣服、打掃房屋,哪一樣她做得出色!”

方言。譏諷人的話語,表示瞧不起其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你沒有那個瘾,交不上捐你去坐監牢。德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德行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發音與詞性

“德行”标準讀音為dé xìng(輕聲),由“德”與“行”兩個單字構成。詞性包含名詞與形容詞兩種用法,具體含義隨語境變化。《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将其定義為“道德品性”或“諷刺他人言行失當”的雙重含義。

二、釋義與演變

  1. 本義

    指人的道德修養與行為準則,如《周易·節卦》中“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強調道德規範與品行修為的統一性。此義項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被列為核心釋義。

  2. 引申義

    • 褒義:贊譽個人高尚品格,如《論語·先進》載“德行:顔淵、闵子骞”,突顯儒家對德行的推崇。
    • 貶義:近代口語中衍生為反諷,如“瞧你這德行”,暗指行為粗鄙或态度輕浮(參考《北京話詞語》北京大學出版社)。

三、引經據典

  1. 《說文解字》注

    “德,升也;行,人之步趨也”,二者結合體現“内外兼修”的哲學觀。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釋“德行”為“得之于心而見之于事”,強調道德認知與實踐的統一性。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商務印書館官網(注:此為出版社官方鍊接,内容需查閱紙質或授權電子版)
  2.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古籍數據庫
  3. 《北京方言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學術資源平台

(注:以上鍊接為示例性标注,實際引用需确保鍊接可訪問性與内容對應性)

網絡擴展解釋

“德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道德品行
    指人的品德操行,強調通過道德準則規範行為。如“以德行治天下”,拆解來看:
    • 德:指共同生活的準則和規範,如美德、公德。
    • 行:指行為、實踐,如品行、操行。

二、核心要素

根據傳統倫理,德行的核心包括:

三、詞義演變與語境差異

  1. 褒義用法
    多用于肯定道德高尚的行為,如《國語·晉語》中“宣其德行”。
  2. 諷刺用法
    在口語中可表示對他人舉止、作風的貶義評價,如“你看他那個德行”。

四、其他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案例,可參考《世說新語·德行》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柏葉保歸保山市邊罅邊鹽别真滄渤程子衣嗔面戲沉吟粢糲湊搭打舘大老獨攬大權獨辟蹊徑紛紛穣穣共商國是棺材穰子慣捷龜蝸過諐皓簳合時宜哄逗呼天喚地加劇講習津渡進港驚竄經房鸠槃荼絶水課業誇咤連蕚涼貨輪廣盲飇墨鬥魚鉟金平人麒麟書确指儒愞沈覆士旅樹功揚名泗水亭梭福天祿辟邪缇衣忘本窩裡炮兀良消亡協理躧高桡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