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升天。《左傳·成公十年》:“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宋史·神宗紀一》:“ 嘉祐 八年侍 英宗 入居 慶寧宮 ,嘗夢神人捧之登天。”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九節:“ 秦國 西有 儀渠國 ,父母死,火燒遺體,稱為登天。”
(2).指登帝位。《素問·上古天真論》:“昔在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人将失之耶?’” 王冰 注:“ 黃帝 後鑄鼎於 鼎湖山 ,鼎成而白日升天。” 清 俞樾 《内經辨言》:“成而登天,謂登天位也。《易·明夷》傳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可説此經登天之義。故下文即雲:‘迺問於天師。’迺者承上之詞,見 黃帝 既登為帝,乃發此問也。”
(3).指成仙。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
(4).比喻極難。《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金 元好問 《跋閑閑自書樂善堂詩》:“從善如登天,從惡如棄屣,而於趨舍乖,知之不審耳。”《水浒傳》第七二回:“花魁的風流聲價,播傳寰宇,求見一面,如登天之難,何況親賜酒食。”《紅樓夢》第十回:“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想找這麼個地方兒,我告訴你説罷,比登天的還難呢!”
“登天”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來源信息整理而成:
升天
指升入天空或神話中的仙界,常見于古籍。例如《楚辭·九章·惜誦》有“欲釋階而登天”的表述;《左傳·成公十年》也提到“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
登帝位
象征性地指登上皇位或權力頂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描述黃帝“成而登天”,即完成功業後即位。
成仙
道教文化中與修煉飛升相關,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對俗》提到“速登天”的修仙目标。
極難之事
強調難度極大,如俗語“比登天還難”。的造句“招收新成員更是難比登天”即此用法。
婉指去世
委婉表達死亡,如“他卧病多年,已于昨晚登天”。
一步登天
比喻突然達到高位或極高境界,如清代徐珂《清稗類鈔》中“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現代多用于諷刺急功近利或知識積累需循序漸進的情景。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現代詞典及文化語境中的用法,兼顧字面義與象征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