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而複失的意思、得而複失的詳細解釋
得而複失的解釋
複: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失的解釋 失 ī 丢:遺失。坐失良機。收複失地。流離失所。 違背:失約。失信。 找不着:迷失方向。 沒有掌握住:失言。失職。失調(俹 )。 沒有達到:失望。失意。 錯誤:失誤。失策。過失。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網絡擴展解釋
“得而複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dé ér fù shī
- 字面意思:剛得到某物或某種狀态,又再次失去。
- 核心内涵:強調短暫擁有後的失去,常帶有遺憾或無奈的情感色彩。
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諸葛亮言:“得而複失,與不得同。”
- 背景:小說中諸葛亮因戰略失誤導緻城池失守,用此詞表達對“短暫成功”的反思。
用法與場景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描述事物或情感的短暫性。
- 常見語境:
- 形容物質或機會的失去,如“他中獎後揮霍無度,最終得而複失”。
- 比喻情感或地位的波動,如“公司市場份額得而複失,管理層壓力驟增”。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昙花一現、過眼雲煙(側重短暫性)
- 反義詞:失而複得、持之以恒(強調重新獲得或長期保持)
補充說明
- 感情色彩:中性偏消極,多用于客觀陳述或反思。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前後兩部分(“得而”“複失”)形成對比。
若需進一步了解《三國演義》中的具體情節或其他成語對比,可參考相關文學解析或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而複失(dé ér fù sh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得到了一些東西,卻又失去了。它的拆分部首是「彳」和「複」,筆畫總共有17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一章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過也必複焉。”在古代繁體字中,「得而複失」的寫法為「得而復失」。
我們來看一個例句來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用法:他在工作中曾有過一段成功的時期,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得而複失了這份工作機會。
當然,除了成語之外,「得而複失」也可以作為一個詞語進行組合。比如「得而複失的機會」、「得而複失的愛情」等等。而與之相近義的詞語可以是「失而複得」,意思是一開始失去了某物,最終又重新獲得了。相反地,反義詞可以是「得而不失」,意思是既得到了某物,又沒有失去。
希望這些信息能給您帶來幫助!如需更多幫助,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