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薄能鮮的意思、得薄能鮮的詳細解釋
得薄能鮮的解釋
德行淺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謙的話)。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鮮的解釋 鮮 (鮮) ā 新的,不陳的,不幹枯的:鮮果。鮮花。鮮嫩。新鮮。 滋味美好:鮮美。鮮甜。這湯真鮮。 有光彩的:鮮明。鮮亮。鮮豔。 味美的食物:嘗鮮。時鮮。 特指魚蝦等水産食物:海鮮。魚鮮。 〔鮮卑〕中
專業解析
得薄能鮮(dé bó néng xiǎn)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德行淺薄、才能不足,多用于自謙。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義分解
- 得(德):通假字,同“德”,指品德、操守。
- 薄:淺薄、不足。
- 能:才能、能力。
- 鮮:稀少、薄弱。
整體意為品德修養不夠深厚,才幹能力較為欠缺。
-
感情色彩
屬謙辭,常用于自我評價,表達謙遜态度,不用于評價他人。
二、典故與語源
該成語源自東漢史學家班固的《漢書·藝文志》:
“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嘩衆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僻儒之患也。得薄能鮮,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孰能及之?”
此處“得薄能鮮”形容學識淺陋之人,後演化為固定成語。
三、現代用法與例句
- 自謙語境
- 例:在學術會議上發言:“本人得薄能鮮,所提見解若有疏漏,懇請各位指正。”
- 書面表達
常見于緻辭、書信等正式文體,如:“承蒙厚愛委以重任,然自忖得薄能鮮,恐負衆望。”
四、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德行淺薄,才能不足。多用作謙辭。”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品德和才能都很欠缺(多用于謙辭)。”
五、近義成語辨析
成語 |
核心差異 |
德薄才疏 |
強調“德”“才”雙缺,與“得薄能鮮”義近 |
綿力薄材 |
側重能力微弱,不強調德行維度 |
力不勝任 |
僅指能力不足,無自謙屬性 |
參考資料原文來源:
- 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得薄能鮮”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é bó néng xiā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形容德行淺薄、才能不足,通常用作自謙之辭,表達對自己能力或品行的謙遜态度。
詳細解析
-
字義分解
- 得:獲得、具備;
- 薄:淺薄、不足;
- 能:能力、才能;
- 鮮:稀少、不突出。
組合後整體表示“雖然能力有限,但勉強能發揮作用”或“自認德行才能尚有欠缺”。
-
語境用法
- 自謙場景: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中,如發言、書信開頭,如:“在下得薄能鮮,還望各位指教。”
- 客觀描述:少數情況下可形容事物雖不完美但仍有價值,如:“此計雖得薄能鮮,卻解了燃眉之急。”。
-
發音注意
- “薄”讀作bó(非 báo),與“博”同音;
- “得”在此讀dé,而非多音字“děi”或輕聲“de”。
補充說明
- 近義詞:才疏學淺、德薄才疏。
- 反義詞:德才兼備、才高八鬥。
- 權威性:此成語屬于一般常用詞彙,未見于古代經典文獻,現代多用于口語或半正式場合。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例句,來源中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灞池飽啜伯兄插身傳經出合椎魯敦樸丹氣妒癡惇樸反間之計返照風井俯仰由人稾芼高陽公子刮發貫世裹瘡浩劫黑運和衣而卧換鵝經璜鼎昏星角勝計绌方匮嵇劉矜惜距今客邦空泛狂吟老監樂喜厘睫鈴縧論诘娘兒撚須缥瓦辟佛皮解庫拚捐竅坎上谄下渎上計神雀深惟重慮事類詩壇祭酒疏附所謂談嘲攤番特稱判斷聽候外質下茶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