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ghteous cause;cardinal principles of righteousness]∶代表正義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三國志·諸葛亮傳》
深明大義
(2) [Women's marriage]∶夫婦之義,謂婚姻
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gist]∶文章、論著或理論的精要之處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舊唐書·李晟傳》:“ 晟 亦同勞苦,每以大義奮激士心,卒無叛離者。”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八:“你不該因私情而忘大義,你不該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親。”
(2).夫婦之義,謂婚姻。 漢 秦嘉 《贈婦詩》之二:“既得結大義,歡樂苦不足。”《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太平廣記》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崔茂伯》:“少聞大人以我配君,不幸喪亡,大義不遂。”
(3).要義;要旨。《東觀漢記·班固傳》:“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王莽 天鳳 中,乃之 長安 ,受《尚書》,略通大義。” 唐 韓愈 《送牛堪序》:“以明經舉者,誦數十萬言,又約通大義,徵辭引類。”
“大義”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指符合道德準則、社會公理的道理,強調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的正義追求。例如《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欲信大義于天下”即指匡扶正義的抱負。現代用法如“大義滅親”“深明大義”,均體現超越個人私利的高尚抉擇。
特指古代對夫妻關系的稱謂,如《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既欲結大義”即表達締結婚姻的意圖。這一用法多見于漢魏時期文獻。
指文章、理論的核心思想或精髓,如《後漢書》提到“略通大義”,即掌握經典的核心内容。唐代韓愈《送牛堪序》中“約通大義”也指提煉學問精要。
(可通過查字典、漢典等來源查閱完整釋義及古籍原文)
大義指的是偉大的道義、道德準則或正确的行為準則。它強調以正義和公平為基礎,追求高尚的目标并展現出個人的責任感。
大義的拆分部首是大和言,其中大部表示其含義宏大、偉大、重要,而言部表示其與言語、言論相關。
根據《康熙字典》,大義的部首為大,總的筆畫數為十六劃。
大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儒家重視道德倫理,強調個人應該遵守道德準則,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個人的良心。
大義的繁體字為「大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義」的上方常常有「臨」字旁,表示重視偉大的道義。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義」。
1. 他為了維護正義和真理勇敢地發表了自己的大義言論。
2. 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堅持大義,不屈服于誘惑和不道德的行為。
大義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詞,例如:大義凜然(指表現出偉大道義的樣子)、大義滅親(指為了大道理而犧牲親情)、大義庇護(指出于道義保護和庇護)等。
大義的近義詞包括正義、道德、公正等。
大義的反義詞可以是不義、邪惡、不道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