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義的意思、達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義的解釋

(1).明白道理;使明白道理。《禮記·禮運》:“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 三國 魏 曹植 《禹妻贊》:“ 禹 娶 塗山 ,土功是急。惟 啟 之生,過門不入。 女嬌 達義,勳庸是執。”

(2).通理;公認的義理。《韓詩外傳》卷四:“不恤乎公道達義,偷合苟同以之持祿養交者,是謂國6*賊也。”《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讨不從命”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李術 兇惡,輕犯 漢 制,殘害州司,肆其無道,宜速誅滅,以懲丑類。今欲讨之,進為國朝掃除鲸鯢,退為舉将報塞怨讐,此天下達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達義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達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結合古籍文獻和現代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正當手段實現公正的道義,體現追求正義和公平的精神。其中“達”意為達到、實現,“義”指正義、公理。這一解釋強調行動層面的道德實踐,例如在治國或處事中遵循道義準則。

二、詳細解析

  1. 明白道理,通曉義理
    源自《禮記·禮運》“先王能修禮以達義”,指通過禮儀教化使人明理,如三國曹植《禹妻贊》中“女嬌達義”即贊揚其深明大義。

  2. 公認的普世道義
    《韓詩外傳》提到“公道達義”,指社會共同認可的倫理準則,如《三國志》注引“天下達義”即指讨伐不義之人的正當性。

三、延伸說明

“達”字本身有通達、顯赫之意(如“四通八達”“達官貴人”),與“義”結合後,既包含對道義的理解,也強調踐行與傳播。該詞多用于描述個人品德或治國理念,具有鮮明的儒家倫理色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禮記》《韓詩外傳》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中的例句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義的意思

《達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以公道正義來對待事情或對待他人,力求使事情公平合理。

部首和筆畫

《達義》的部首是辵(辶),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達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孫丑上》這篇古代文獻,原文為:“非義則實行紛雜而不可測者,不曷為達義之基?”意思是如果沒有正義,一切行動就會變得混亂不堪,如何能實現公正的事情呢?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

繁體

《達義》的繁體字為「達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多有變化,《達義》也不例外。有些古代文獻中将達寫作「達」,義寫作「義」,整個成語的寫法為「達義」。

例句

1. 在公正的原則下,他努力達義。 2. 每個人都應該以達義為準則來行事。

組詞

1. 達到:達到某個目标或狀态。 2. 達觀:對待問題積極、樂觀。 3. 達成:取得某個共同的目标或達到某個協議。

近義詞

公正、正義、合理

反義詞

不公、不義、不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