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治的意思、搗治的詳細解釋
搗治的解釋
進行舂搗。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銅雀台瓦》:“ 相州 , 魏武 故都,所築 銅雀臺 ,其瓦初用鉛丹雜胡桃油搗治,火之,取其不滲,雨過既乾耳。”
擣治:搗帛縫制。 南朝 宋 鮑照 《紹古辭》之二:“昔與君别時,蠶妾初獻絲,何言年月駛,寒衣已擣治。”
詞語分解
- 搗的解釋 搗 (搗) ǎ 砸,舂:搗米。搗蒜。搗藥。搗毀。 沖,攻打:直搗敵巢。 攪擾:搗亂。搗鬼。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治的解釋 治 ì 管理,處理:治理。治家。治喪。治标。治本。治國安邦。自治。統治(a.管理;b.分配)。 整理:治河。治水。 懲辦:治罪。處(?)治。 醫療:治病。治療。醫治。 消滅農作物的病蟲害:治蝗。治蚜蟲
網絡擴展解釋
“搗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和用法:
1.進行舂搗(加工處理)
- 釋義:指通過反複捶打、搗碎的方式處理材料,常見于古代建築或工藝制作。例如宋代何薳《春渚紀聞·銅雀台瓦》記載,銅雀台瓦的制作需将鉛丹、胡桃油等材料“搗治”後燒制,以達到防滲效果。
-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建築材料的加工或藥材、顔料的研磨工序。
2.搗帛縫制(布料處理)
- 釋義:指對布料進行捶打、熨壓後再縫制衣物的過程。南朝鮑照《紹古辭》中“寒衣已搗治”即指此意,可能涉及布料軟化或平整的工藝。
- 應用場景:古代制衣前的布料處理,類似“搗練”(捶打生絲使其柔軟)。
補充說明
- 兩種含義均與物理性加工相關,但具體對象不同:前者側重材料混合或粉碎,後者側重布料處理。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曆史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搗治》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搗治”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對某種事物或現象進行徹底清除或處理的行為。它表示通過堅決、有力的手段來打破或消除問題或困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搗治》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扌”和“讠”,其中“扌”表示手部,表示與手相關的行動;“讠”表示言語、話語,表示與言辭相關。
根據這個拆分,我們可以将《搗治》的筆畫分為4畫。
來源:
《搗治》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古書中。它的意義經過了漫長的演變和發展,成為現代漢語中一個常用的詞彙。
繁體:
《搗治》這個詞的繁體字是「搗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搗治》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為「捝治」。
例句:
1. 對付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搗治的方式。
2. 他們決心搗治那些橫行的犯罪集團。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詞語《搗治》相關的組詞有:
- 處理、清除、鏟除、消除
與詞語《搗治》近義的詞語有:
- 除卻、根除、撲滅、消滅
與詞語《搗治》反義的詞語有:
- 寬容、縱容、容忍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答,歡迎再次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