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ide] 領路;帶路
(1).前導;引導。《楚辭·王褒<九懷·尊嘉>》:“蛟龍兮導引,文魚兮上瀨。” 王逸 注:“虬螭,水禽,馳在前也。”《魏書·靈徵志下》:“復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積年乃出。”《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果見鄉中百姓綁縛一人,用鼓樂導引,送於白6*虎神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哨鹿》:“上蒐獵木蘭時,於黎明親禦名駿,命侍衛導引入深山壘嶂中,尋覓鹿羣。”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吹鼓手熱鬧地吹打起了他的樂器,導引着花轎動身往山頂上去了。”
(2).引申為推導。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木可深入土中,穿岩破石,又可保持土壤,予以範圍,故木克土。這些也都是從現實導引出來的知識,并不玄虛。”
(3).援引;招引;指引。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九:“其文武宰僚,願識 有方 ,共為導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導引僧家來乞食,分明追取赴陰司。”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着眼于此(指連環畫),因而加以導引,正是前進的藝術家的正确的任務。”
(4).導氣引體。古醫家、道家的養生術。實為呼吸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體育療法。近年出土的 西漢 帛畫有治疾的《導引圖》。《素問·異法方宜論》:“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 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十八:“凡人自摩自揑,申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若使别人握搦身體,或摩或揑,即名按摩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文正》:“晚年酷嗜仙佛,嘗持齋茹素,學導引長生之術,以緻疽發於背。”
(5).古樂曲名。《宋史·樂志十五》:“皇太後恭謝宗廟,悉用正宮《降仙臺》、《導引》、《六州》、《十二時》,凡四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導引漢語 快速查詢。
“導引”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詳細解析:
基本詞義 指引導、帶領的行為,由“導”和“引”兩個動詞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指引幫助他人或事物找到正确方向。常見于日常場景,如導遊引導遊客遊覽。
古代養生術 作為中國傳統養生方法,包含呼吸調節(導氣)與肢體運動(引體)的結合,以達到“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的效果。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的“熊經”“鳥申”二禽戲。
醫學與氣功應用 屬于中醫動功療法,通過特定動作配合呼吸、意念,疏通經絡氣血,改善髒腑功能。代表性功法包括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
道教修煉發展 道教将其發展為精密修煉體系,強調真氣循特定路徑運行,具有調營衛、祛風邪、延年益壽等功效,并與按摩、存思等技法結合。
現代延伸 當代演變為保健體操,如太極拳等,兼具強身健體與疾病預防作用,被納入康複醫學範疇。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導引功法動作或曆史文獻(如馬王堆漢墓《導引圖》),可查閱相關專業資料。
導引是指引、指導的意思。它是一個動詞,用來描述引導、指導他人或事物朝着特定的方向發展。
導引的部首是「寸」,它的拆分筆畫為10畫。
導引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它的本義是指領導、引導,後來逐漸引申為引導他人思想、行動的意思。
導引的繁體字為「導引」。
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導引可以寫作「導引」,其中「導」一字表示引導的意思,「引」一字表示引領、引導的意思。
1. 他以詩歌導引我們走進了藝術的世界。
2. 這本書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初學者所寫,目的是導引他們在學習中獲得進步。
導航、導遊、導演、引導、指引
指引、指導、領導、引導
迷失、迷惑、誤導、擾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