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經受危險。 唐 司空圖 《烈婦傳》:“蓄千金之貲,雖止憂患,尚有不安其室者,況蹈危觸難,何以相保哉!”
《漢語大詞典》對“蹈危”一詞的釋義為:“指涉足危險境地或處于高危狀态”。該詞由“蹈”與“危”兩個語素複合構成:“蹈”本義為踩踏、實踐,《說文解字》釋作“踐也”,後引申出冒險、投身之義;“危”甲骨文字形象人立于懸崖,本義即指高處、險境,段玉裁注《說文》稱“在高而懼也”。二者組合後形成動賓結構,既包含主動涉險的行為特征,也暗含後果的嚴峻性。
古代文獻中可見其用例,如明代軍事著作《草廬經略》載“将帥蹈危而不懼者,恃士卒同心也”,此處強調将領身處險境時的心理狀态。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政論文章與曆史評述,例如“外交官蹈危斡旋”“搶險隊員蹈危施救”等表達,均突顯主體在危機環境中的責任擔當。
“蹈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蹈危”指冒險行動或經受危險,強調不顧危險地追求目标或應對困境。該詞由“蹈”(踐踏、經曆)和“危”(危險)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踏入危險境地”。
“蹈危”常與“履險”連用為“履險蹈危”,指經曆多重危險,如《明史》中“外夷修貢,履險蹈危”。二者含義相近,但後者更強調過程的風險性。
“蹈危”既包含主動冒險的勇氣,也隱含被動承受危險的處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履險蹈危”),可參考《明史》等文獻。
阿閦百川歸海暴強杯子并州器嬖豔播刑長揖吃醋楚嬌踔遠處事打悲大患導谕等守刁調鞮芬飯籮費唇舌憤火婦容觥撻冠序貴系鶴舉湖煙皛皎津要炯耀久旱逢甘雨钜禮括搭撩鬭列車員利尿麗妾馬價銀迷沒鳴舷彌文撓弱撇然聘貢啟藩情見乎辭區有柔從上供慎重其事射香世及四谏棠樹湯武偉丈夫屋烏之愛鄉下腦殼香液淅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