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遒的意思、搗遒的詳細解釋
搗遒的解釋
騰倒,逗弄。 漢 賈誼 《新書·匈奴》:“上即幸拊﹝胡﹞嬰兒,擣遒之,戲弄之。” 盧文弨 注:“擣遒,猶騰倒也。”
詞語分解
- 搗的解釋 搗 (搗) ǎ 砸,舂:搗米。搗蒜。搗藥。搗毀。 沖,攻打:直搗敵巢。 攪擾:搗亂。搗鬼。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遒的解釋 遒 ú 雄健有力:遒勁。遒健。遒煉(詩文、書畫等雄健精煉)。遒媚(雄健秀美)。 迫近:“歲忽忽而遒盡兮,恐餘壽之弗将”。 聚。 堅固。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搗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内容理解:
1.讀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dǎo qiú(ㄉㄠˇ ㄑㄧㄡˊ)。
- 釋義:意為“騰倒、逗弄”,指通過搖晃、撥弄等動作戲耍或挑逗他人或物,常見于描述對孩童的逗弄行為。
2.出處與例句
- 文獻記載:出自漢代賈誼《新書·匈奴》:“上即幸拊胡嬰兒,擣遒之,戲弄之。”此處描寫了漢代統治者對匈奴孩童的戲弄行為。
- 注解:清代學者盧文弨在《新書》校注中解釋“擣遒”為“騰倒”,即搖晃、擺弄之意。
3.單字字義分解
- 搗(dǎo):指用棍棒撞擊(如搗蒜)、捶打(如搗衣)或攪擾(如搗亂)。
- 遒(qiú):本義為雄健有力(如遒勁),引申為迫近、聚集。此處與“搗”組合後,詞義偏向動作的力度或方式。
4.使用場景與生僻性
- 該詞多用于古籍,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其語境常與肢體動作相關,如逗弄嬰兒或戲耍對象,帶有一定的動态描寫色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書·匈奴》原文及清代注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搗遒》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以器具敲打或攪拌,使粉末、顆粒等更均勻或更細小的過程。該詞具有兩個部首,左邊是手部的“手”字旁,右邊是“遒”字的部首。根據筆畫順序拆分,可以拆分成“手”、“一”、“辶”、“一”、“殳”五個筆畫。 《搗遒》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的“搗”意為用器具敲打或攪拌,而“遒”表示完整或有力。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搗遒」。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搗遒的寫法稍有不同。拆分部首後,其中的“手”字旁變為兩個“手”字旁,一個在上方,一個在下方。這種古代寫法下,“搗遒”的字形為「捜遀」。
以下是《搗遒》的一些例句:
1. 她用木錘來搗遒芝麻,使其研磨得更細膩。
2. 這個食譜要求将材料搗遒在一起,以獲得更好的口感。
3. 他不停地搗遒着墨囊,希望能夠使顔料更加均勻。
與《搗遒》相關的組詞有:搗碎、搗鼓、搗亂、搗毀等。
一些近義詞包括:研磨、攪拌、敲打。
《搗遒》的反義詞可能是整理、歸納等詞語,因為搗遒強調的是破壞和混合的過程,而反義詞則是強調整理和歸類的概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