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寒食日。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二:“重聞百五日,遙祭十三陵。”參見“ 百五 ”、“ 一百五日 ”。
“百五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百五日”指冬至後的第105天,即寒食節(寒食日)。該詞源自古代曆法計算,因寒食節在冬至後105天而得名。
該詞常出現在詩詞中,例如:
部分文獻提到“一百五日”可能因諧音被引申為形容愚笨(如),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缺乏廣泛依據,建議以寒食節釋義為主。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荊楚歲時記》或曹操《明罰令》相關内容。
《百五日》是指一個周期為105天的時間。這個詞通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時間的過去或者等待的漫長。
《百五日》的拆分部首是白和日,總共有9畫。部首白表示百,部首日表示日(天)。
《百五日》的象形字形态源自古代漢字,運用了白和日兩個部首,表示了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百五日》的繁體字為「百伍日」。
在古代,「百五日」的寫法還有多種變體,包括「百日五」、「百伍日」等。這些變體中,「五」的位置可以在「百」之前或之後,有時也會出現「伍」。
1. 經過百五日的長途跋涉,他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2. 這段百五日的等待仿佛是一場無盡的噩夢。
百五日沒有固定的組詞,但可以根據實際語境自由組合成各種相關的詞語。
百五日的近義詞可以是「六七日」、「三個月」等。
百五日的反義詞可以是「一天」、「一刹那」等短暫的時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