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賣的意思、盜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賣的解釋

[steal and sell;ill-gotten property] 盜竊財物并出賣

詳細解釋

亦作“盜賣”。盜竊出賣;私自出賣。《元史·食貨志五》:“或船戶運至好鹽,無錢緻賄,則故生事留難,以緻停泊河岸,侵欺盜賣。” 清 唐鑒 《谕發膏火田總管值年首士執照》:“本府已将盜賣之契追繳,分别懲創退耕。”《文明小史》第三回:“現在 柳知府 膽敢私自賣與外國人,絶滅我們的産業,便是盜賣皇上家的地方。” 魯迅 《花邊文學·大小騙》:“這些名人在賣着他們的‘名’,不知道可是領着‘幹薪’的?倘使領的,自然是同意的自賣,否則,可以說是被‘盜賣’,‘欺世盜名’者有之,盜賣名以欺世者又有之,世事也真是五花八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賣”是漢語詞彙,指通過盜竊手段獲取財物後非法出售的行為,通常涉及公共或他人財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指盜竊財物并私自出售的行為,尤其強調對公物、公産的非法侵占與轉賣。例如:盜賣文物、盜賣國有資産等。

  2. 法律性質
    屬于違法行為,包含盜竊與非法交易雙重性質,可能觸犯刑法中的盜竊罪、侵占罪或貪污罪。


二、構成要素

  1. 行為特征

    • 非法占有:通過盜竊、欺騙等手段獲取財物。
    • 私自出售:未經授權将財物轉賣獲利。
  2. 常見對象
    包括公共資産(如國企物資)、他人財産(如文物、土地)或知識産權(如盜版商品)。


三、曆史與案例

  1. 曆史記載

    • 元代《元史》提到鹽船運輸中“侵欺盜賣”現象。
    • 清代唐鑒曾處理土地盜賣案件,追繳契約并懲處責任人。
  2. 現代案例
    如盜賣廢鋼、盜賣寺院資産等,均會導緻經濟秩序混亂和法律制裁。


四、法律後果

盜賣行為一旦查實,可能面臨刑事處罰(如有期徒刑)和民事追責(如賠償損失),具體量刑依據涉案金額、情節嚴重程度而定。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或典型案例,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或相關司法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賣》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指的是以非法、欺詐的手段将他人財物賣出。現在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盜賣》的拆分部首是「皿」和「力」。 - 這個詞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 《盜賣》一詞在中文中的使用時間較長,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 - 在繁體字中,「盜賣」是「盜賣」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時候,「盜賣」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上,「盜」和「賣」的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 這個小偷被抓到了,他是因為盜賣他人財物被判刑的。 - 警方正在調查這個盜賣集團的犯罪活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 與「盜賣」相關的組詞有「盜竊」、「販賣」等。 - 「盜賊」可以作為「盜賣」的近義詞。 - 與「盜賣」相反的詞是「購買」或「出售」。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