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倒履的意思、倒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倒履的解釋

急于出迎,把鞋子穿倒。形容熱情迎客。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二:“ 叔弼 既到門, 堯夫 倒履出迎之,甚喜。”參見“ 倒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倒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ǎo lǚ,其核心含義是形容熱情迎客的狀态,具體指因急于出迎而将鞋子穿反或穿倒,體現待客的急切與誠意。

詳細解釋及用法: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源自古人迎接客人時的真實場景。例如,東漢蔡邕聽聞王粲來訪,匆忙中“倒履相迎”,連鞋都穿反了。後來這一行為被提煉為成語,用來比喻對賓客的極度重視和熱情态度。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主人對客人的殷勤态度。例如:“陳老先生每次聽聞貴客造訪,必倒履相迎,甚至深夜起身作畫相贈”。

  3. 近義與延伸
    與“倒屣”(同源典故)、“掃榻以待”等詞義相近,均強調待客的隆重。部分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人才的渴求,如曹操為招賢納士而“倒履”的行為。

  4. 注意誤區
    需注意與“步履蹒跚”等形容行走狀态的詞語區分。盡管個别資料(如)提到“腳步遲緩”的釋義,但根據主流權威詞典和典故,其正确含義應為“熱情迎客”。

示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曲洧舊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行走時腳步不穩定、不正常,有可能會跌倒。拆分部首是從“貝”字旁邊的“卸”字旁,“履”字表示鞋子的鞋底。根據筆畫計算,它總共有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用于描述人走路不穩定的情況。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類似,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走路的時候倒履了,他的鞋底可能有問題。”除了倒履之外,還有一些近義詞可以用來描述相似的情況,如“搖搖晃晃”、“步履蹒跚”等。相反的詞語可以是“穩步前行”、“邁步堅定”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