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的意思、百聞不如一見的詳細解釋
百聞不如一見的解釋
[it is better to see once than to hear a hundred times] 聽百次不如見一次,表示眼見比耳聽靠得住
詳細解釋
多次聽說還不及一次看到。意即耳聞是虛,眼見為實。《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 金城 ,圖上方略。”《金史·陳規傳》:“ 規 獨進曰:‘兵難遙度,百聞不如一見。臣嘗任 陝西 官,近年又屢到 陝西 ,兵将冗懦,恐不可用。未如聖料。’” 唐 唐甄 《潛書·審知》:“若用兵之道,非身在軍中,雖上智如隔障别色,故曰‘百聞不如一見’。”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 喬 石 二位同志是工業戰線上的大将,這回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百聞不如一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百聞不如一見”是一個漢語成語,強調親身觀察比道聽途說更可靠,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聽到一百次傳聞,不如親眼見到一次更真實可信。該成語凸顯了直接體驗的重要性,認為親眼所見比間接聽聞更具說服力。
二、出處與典故
- 曆史來源:出自《漢書·趙充國傳》。西漢名将趙充國在平定羌族叛亂時,向漢宣帝提出“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戰争難以遠距離揣測)”,請求親自前往前線制定戰略。
三、用法與場景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獨立成句,主謂式結構。例如:“聽說這裡的風景很美,但百聞不如一見,今天終于體會到了。”
- 適用情境:常用于強調實踐考察、親身體驗的重要性,如旅遊、品鑒、調研等領域。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耳聞不如目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 反義詞: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五、延伸理解
成語不僅用于否定傳聞的可靠性,也隱含對主動探索的鼓勵。例如,提到“美食需親自品嘗,風景需親眼所見”,進一步說明實踐與體驗對認知的深化作用。
如需查看更多典故細節或例句,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如、12)。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聞不如一見"這個詞意思是經曆親眼所見比聽說百遍更加有說服力和深入的理解。它是指我們從親身經曆中獲得的切實體驗比聽别人說的任何事情更有說服力。 「百聞不如一見」的拆分部首是「疒」和「門」。其中「疒」是一個疾病類的偏旁,「門」則是一個用于表示門戶、出入等含義的偏旁。它的總筆畫數是十一畫。
「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漢族的文化中。它形象描述了從親身經曆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和直觀的印象和理解。在繁體字中,「百」的寫法為「百」,「聞」的寫法為「聞」,「聞」的寫法為「見」。
在古時候,「百聞不如一見」可以寫作「百聞不如一見」。 「百」用繁體字書寫為「百」,「聞」使用繁體字書寫為「聞」,而「見」則寫作「見」。
例句:
他聽了許多别人的描述,但是對那個地方的了解還是不夠,他深知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
組詞:
- 親眼所見
- 實地考察
- 面見
- 個人體驗
近義詞:
- 以眼見為實
- 親身經曆
- 身臨其境
- 實地考察
反義詞:
- 聽而不聞
- 信口開河
- 入木三分
- 漫聽其言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