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斥的意思、抵斥的詳細解釋
抵斥的解釋
排斥。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衆議抵斥,事遂不行。”
詞語分解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斥的解釋 斥 ì 責備:斥責。怒斥。駁斥。訓斥。 指,指出:斥謬(指出錯誤)。 使退去,使離開:斥退。 開拓:開地斥境。 多,廣:充斥。 偵察,伺望:斥候(舊時偵察敵情的士兵)。 鹽堿地:斥鹵。 古同“尺”,尺
網絡擴展解釋
“抵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dǐ chì
- 含義:指“排斥”,即對某人或某事物進行抵制、拒絕或排擠。
詞義解析
-
詞素拆分:
- “抵”:本義為“抵擋”“抗拒”,如“抵禦”“抵觸”。
- “斥”:意為“排斥”“責備”,如“斥責”“斥退”。
二者組合後,強調通過抵抗或否定達到排斥的目的。
-
語境用法:
多用于描述因反對或争議而産生集體性排斥行為。例如:
“衆議抵斥,事遂不行。”(唐代劉知幾《史通·雜說中》)
此句意為“衆人議論并排斥,事情最終未能實施”,體現群體否定的結果。
相關延伸
- 近義詞:排斥、抵制、駁斥。
- 反義詞:接納、包容、贊同。
- 使用場景: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可借以表達強烈的否定态度。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通》《漢典》等文獻,或訪問漢典及滬江詞典等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斥(dǐ chì)一詞的意思是拒絕接受、反對或排斥。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扌),右邊的部首是氏。根據筆畫的計算,抵斥總共有10畫。
“抵斥”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韓非子·難一》這篇文章中。在繁體字中,抵斥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抵斥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現代漢字字形已經統一,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抵斥的寫法都是一緻的。
以下是一些抵斥的例句:
1. 我完全抵斥他的主張。
2. 領導對我們的建議表現出明顯的抵斥。
3. 他毫不留情地抵斥了那個提議。
組詞中與抵斥有關的詞彙包括:反抗、反擊、抵擋等。而與抵斥相反的詞彙包括:接受、認同、贊同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謝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