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矮。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賓亭記》:“夫賓之來也,不逾于邑,邑距是十裡,至是者不為易矣。其延之,旦不晡乎?晡不夕乎?則俟賓之所,果不可低庳。”
“低庳”是一個由“低”與“庳”組合而成的詞語,兩者均有“低矮”或“低窪”的含義,屬于同義複合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單字解析
文獻例證
相關辨析
注意:現代漢語中“低庳”使用較少,更常見的是“庳”單獨表低矮,或“低窪”“低矮”等詞。若需引用古籍或特定語境,需結合具體出處分析。
《低庳》(dī sù)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低矮、低下。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其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低庳》是由部首“人”和部首“廣”組成的漢字。它共有8個筆畫。
《低庳》最早出現在《荀子·王制》一書中,用以形容地理地形低矮的現象。後來逐漸被用于形容其他事物或情況的低矮、低下。
繁體字《低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低庳》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一般都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隻有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有所差異。
1. 他長得又矮又低庳,顯得格外可愛。
2. 這座低庳的山丘給人一種壓抑感。
組詞:低庳的、低庳地。
近義詞:低矮、矮小。
反義詞:高聳、高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