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低庳的意思、低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低庳的解釋

低矮。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賓亭記》:“夫賓之來也,不逾于邑,邑距是十裡,至是者不為易矣。其延之,旦不晡乎?晡不夕乎?則俟賓之所,果不可低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低庳”是一個由“低”與“庳”組合而成的詞語,兩者均有“低矮”或“低窪”的含義,屬于同義複合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dī bì
    • 含義:形容事物低矮、低窪或地勢低下。多用于描述建築、地形或物體的狀态。
  2. 單字解析

    • 庳(bì):單獨使用時指低矮或低窪。例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中“宮室卑庳”即指房屋低矮。
    • 低:與“高”相對,表示高度不足或位置靠下。
  3. 文獻例證

    • 《漢書·司馬相如傳》提到“其卑濕”,注為“下地也”,說明“庳”可指低窪潮濕之地。
    • 《史記·循吏傳》中“楚民要庳車”則用“庳”形容車輛低矮。
  4. 相關辨析

    • 低佪(dī huái):與“低庳”形近但義異,指徘徊、流連(如《楚辭·九章·抽思》中的“低佪夷猶”)。
    • 低攲(dī jī):指低垂傾斜(如宋代蘇舜欽詩句“花枝低攲草色齊”)。

注意:現代漢語中“低庳”使用較少,更常見的是“庳”單獨表低矮,或“低窪”“低矮”等詞。若需引用古籍或特定語境,需結合具體出處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低庳

《低庳》(dī sù)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低矮、低下。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其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低庳》是由部首“人”和部首“廣”組成的漢字。它共有8個筆畫。

來源:

《低庳》最早出現在《荀子·王制》一書中,用以形容地理地形低矮的現象。後來逐漸被用于形容其他事物或情況的低矮、低下。

繁體:

繁體字《低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低庳》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一般都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隻有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長得又矮又低庳,顯得格外可愛。

2. 這座低庳的山丘給人一種壓抑感。

組詞:

組詞:低庳的、低庳地。

近義詞:

近義詞:低矮、矮小。

反義詞:

反義詞:高聳、高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