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une]∶音調,曲調
(2) [tone(of speech)]∶論調
(1).曲調。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夢見 冰仲 肩着四弦琴,似愁似喜的站在我面前,拉着最熟的調子--‘我如何能離開你?’” 王西彥 《夜宴》六:“一到酒足的時候,就會開腔唱《孟姜女哭夫》,調子極其凄楚動人。”
(2).說話的聲調和節奏。 朱自清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但那生澀的,尖脆的調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覺,也正可快我們的意。” 巴金 《家》二十:“ 周氏 說話,調子本來很快,她接連地說下去沒有一點頓挫。”
(3).喻論調。 梁啟超 《國産之保護及獎勵》:“漂亮點的便販些‘主義’來談談,調子越唱得高,鋒頭越出得足。” 毛6*澤6*東 《國6*民6*黨反動派由“呼籲和平”變為呼籲戰争》:“‘以拯救人民為前提’的國6*民6*黨反動派的英雄好漢們,一到二月上旬,和平的調子就突然低落下去。”
(4).文章中或說話時所帶的某種情緒。 巴金 《<巴金選集>後記》:“我的作品中會有憂郁悲哀的調子,就是從這種心境産生的。” 王西彥 《病人》:“在 郝立明 先生的話裡,原來那種自我嘲弄的調子,也已經逐漸消失。”
(5).氣氛情調,色彩光線。 阿英 《鹽鄉雜信》一:“久已生活在都會緊張空氣裡的我,突然的跑到這調子完全相反的海濱的鹽鄉的 澉浦岬 來。” 于敏 《西湖即景》:“雲氣滃滃蒙蒙,一派淡灰色的調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調子漢語 快速查詢。
“調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變化,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音調與曲調
指樂曲中一組音高、節奏的排列組合,構成旋律的基礎。例如鋼琴演奏時需“找準調子”。調子的高低直接影響情感表達,高調常顯明亮歡快,低調則偏向憂郁深沉。
基準音高與調式
調子決定樂曲的基準音高和調式,是音樂表現力的關鍵元素。例如演唱者選擇不同調子會影響歌曲難度和情感傳達效果。
說話的情緒或語氣
指語言中隱含的情感傾向,如“他說話的調子很憂郁”。調整語氣可改變表達效果,如“降低批評的調子”。
觀點或論調
用于描述言論的傾向性,如“文章基本調子未變”,或“重彈老調子”指重複舊觀點。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定義與使用場景,完整信息可參考[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