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腰撒跨的意思、吊腰撒跨的詳細解釋
吊腰撒跨的解釋
謂扭捏作态。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三折:“百忙裡便弔腰撒跨,半合兒勘你箇攪蛆扒。”
詞語分解
- 吊的解釋 吊 à 祭奠死者或對遭到喪事的人家、團體給予慰問:吊喪。吊孝。吊唁。憑吊。 慰問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懸挂:上吊(自缢)。吊燈。 把毛皮綴在衣面上:吊皮襖。 提取,收回:吊銷執照。 中國舊時錢币單
- 跨的解釋 跨 à 擡腿向前或向旁移動越過,邁過:跨進。跨入。跨度。 騎,兩腳分在器物的兩邊坐着或立着:跨馬。小孩跨着門檻。 超過時間或地區之間的界限:跨越。跨年度。跨國公司。 附在旁邊:跨院。 古同“胯”。
網絡擴展解釋
“吊腰撒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義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形容人身體姿态不端正,腰部下垂無力(“吊腰”),雙腿分開、步伐不穩(“撒跨”),整體顯得松散或缺乏精氣神。
- 引申義:多用于批評舉止不得體、态度不端正,甚至帶有扭捏作态或輕浮的意味。
二、使用場景
- 描述體态:如批評坐姿、站姿或走路姿勢懶散,例如:“他走路吊腰撒跨,顯得很沒精神。”
- 批評态度:用于指責人行為輕佻或故作姿态,如元雜劇《村樂堂》中的用法:“百忙裡便吊腰撒跨”(形容扭捏作态)。
三、發音與結構
- 拼音:diào yāo sā kuà
- 結構:并列式成語,由“吊腰”和“撒跨”兩個動作組合而成,強調整體姿态的不協調。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漢語古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對儀态的批評。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吊腰撒跨》這個詞是來自于中國方言,形容一個人的姿态或行為放松、舒展。它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走路時下半身的姿勢,即髋部低垂,腰部微彎,腿部伸展開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漢字《吊》的部首是口,總共有6個筆畫;《腰》的部首是⺼,總共有13個筆畫;《撒》的部首是打,并且本身即是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跨》的部首是足,總共有15個筆畫。
《吊腰撒跨》這個詞來源于方言,具體的起源暫無确切的資料。
《吊腰撒跨》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吊腰撒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沒有明确的資料顯示《吊腰撒跨》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饒有興緻地吊腰撒跨地走過來。
《吊腰撒跨》這個詞的組詞就是這四個字本身,沒有常見的其他衍生組詞。
近義詞可能包括:松垮、悠閑、輕松等詞語可以用來形容同一種放松的狀态。
反義詞可能包括:挺拔、緊張、僵硬等詞語可以用來形容相反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