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凋霜的意思、凋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凋霜的解釋

謂因霜凍而受到損傷。 唐 劉得仁 《上翰林丁學士》詩:“禦柳凋霜晚,宮泉滴月遲。”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碧簷斜送日,殷葉半凋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凋霜"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一個獨立收錄的固定詞條,其含義需結合構成該組合的兩個單字“凋”與“霜”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在具體語境中分析。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 單字釋義

  1. 凋 (diāo):

    • 本義:草木衰落、枯萎。《說文解字》:“凋,半傷也。從仌,周聲。”段玉裁注:“傷,創也。半傷,未全傷也。引申為凡傷之稱。”意指草木因寒冷等原因而衰敗、零落。
    • 引申義:泛指衰敗、衰落、損傷。常用于形容事物失去生機活力,如“凋零”、“凋謝”、“凋敝”。也用于形容人的容顔衰老或精神頹喪,如“凋悴”。
    • 來源參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說文解字注》。
  2. 霜 (shuāng):

    • 本義: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體上凝結成的白色微細冰粒。《說文解字》:“霜,喪也。成物者。”段玉裁注:“以疊韻為訓。霜降而收縮萬物。”意指霜降标志着萬物收斂、肅殺。
    • 引申義:
      • 白色:因其顔色特征,常比喻白色,如“霜鬓”(白發)。
      • 寒冷、嚴酷:象征寒冷肅殺的環境或氛圍,如“霜威”、“霜劍”。
      • 高潔、嚴峻:取其潔白、冷峻之意,如“霜操”(高潔的節操)。
    • 來源參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說文解字注》。

二、 “凋霜”組合的可能含義 由于“凋霜”未被現代權威詞典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其含義需視具體語境而定,常見理解方向如下:

  1. 字面組合義(動詞性):

    • 指因霜凍而凋零、枯萎。這是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強調“霜”作為導緻“凋”的原因。例如:“秋深草木凋霜。” (形容深秋時節,草木因寒霜侵襲而枯萎)。
    • 來源依據:基于“凋”的“衰落、枯萎”義和“霜”的“寒冷凝結物”義的自然組合。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中關于“凋”的釋義及其與自然現象(如風、霜)組合的用例。
  2. 比喻義或形容義(名詞性或形容詞性):

    • 形容衰敗、蕭瑟的景象或氛圍:結合“凋”的衰落義和“霜”的寒冷肅殺義,“凋霜”可以整體用來描繪一種萬物凋零、寒氣逼人、缺乏生機的凄涼景象或環境氛圍。例如:“滿目凋霜,一片荒涼。” (形容眼前景象衰敗荒蕪,充滿寒意)。
    • 形容白發或衰老:結合“霜”的白色義(喻白發)和“凋”的損傷、衰老義,“凋霜”可比喻白發叢生或容顔衰老 的狀态。例如:“歲月催人,青絲盡染凋霜。” (形容歲月流逝,黑發都變成了白發)。
    • 來源依據:基于“凋”與“霜”各自引申義的組合聯想,常見于古典詩詞或文學性較強的現代文本中。可參考《全唐詩》、《全宋詞》等古典文學作品集以及現代文學作品中類似的意象運用。

三、 使用注意

“凋霜”的核心含義源于“凋”(衰落、枯萎)與“霜”(寒冷冰粒、肅殺、白色)兩字的結合。其主要可能指:

  1. 因霜凍而凋零(字面原因)。
  2. 形容衰敗、蕭瑟的景象或氛圍(比喻)。
  3. 形容白發或衰老之态(比喻)。

其具體所指需依據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

“凋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結合不同語境分為字面與引申兩層:

一、基本解釋

  1. 字面含義
    指植物因霜凍而凋謝或受損,如“禦柳凋霜晚”(唐·劉得仁《上翰林丁學士》),描述自然景象中植物被霜凍侵襲的狀态。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人的才華、事物的興盛因外界打擊或挫折而衰落,例如形容懷才不遇或事業中途受挫的情形。

二、使用場景

三、詞源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文,如劉得仁、杜牧等詩人的作品,均以具體物象(柳、葉)被霜凍凋零的畫面表達時間流逝或環境嚴酷。現代語境中,其比喻用法更常見于書面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暴骜北海變様裨補插條瘡害除喪賜隱大傅達惠盜聲達子點劄發鞍訪采方鎮飛彈分量拂汨鋼鋸高級小學公廉規訓酣笑皓足猴急诙俳建極蒹葭伊人潔居鲸鱏計算機酒铛嘹亂淩汛裡行徾徾蹑蹻擔簦起早摸黑羣獨仁悌阮孚貂如臯雉睿慮閏朝涉世實秀試雨死節松膏算閑讨情騰貴桐圭屠龍望見無置錐之地魻鲽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