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貂卻的意思、貂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貂卻的解釋

亦作“ 貂卻 ”。亦作“貂腳”。 唐 時指散騎常侍,以貂尾為冠飾,掌規諷過失,侍從顧問。因其職閑冷,故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 許孟容 守常侍,朝中鄙此官,號曰‘貂卻’,固不能為人延譽也。相國始以所業求知,謀於諸 柳 ,諸 柳 與導行卷去處。先令投謁 許常侍 ,相國果詣騎省, 高陽公 慙謝曰:‘某官緒極閒冷,不足發君子聲采。’”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南史》:“ 宋孝建 三年, 孝武 欲重其選,于是吏部尚書 顔竣 以黃門侍郎 孔覬 、司徒右長史 王景文 應舉,既而常侍之選復卑。是則貂腳之名,不待 唐 代矣。”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唐六典》:“常侍本金蟬、珥貂,處省中,備侍奉顧問之職,而朝士以其閒冷,號曰‘貂卻’。”


見“ 貂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貂卻"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及古籍中均未見明确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曆史語境推斷:


一、"貂"的釋義

  1. 動物名稱

    指哺乳綱鼬科動物紫貂(Martes zibellina),毛皮珍貴,自古為禦寒貢品。

    ▸《說文解字》:"貂,鼠屬。大而黃黑,出胡丁零國。"

    ▸《現代漢語詞典》釋為"哺乳動物,嘴尖尾長,毛皮珍貴"。

  2. 服飾象征

    引申指貂尾裝飾的冠帽或裘衣,代指權貴身份。

    ▸《後漢書·輿服志》載:"侍中冠武弁,加貂蟬","貂蟬"為侍中冠飾。

    ▸成語"狗尾續貂"典出《晉書》,諷封官過濫以狗尾代貂尾。

  3. 曆史人物關聯

    特指三國貂蟬,但屬文學形象,非詞典釋義。

    ▸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首塑"貂蟬"之名,後載于《三國演義》。


二、"卻"的釋義

  1. 退避動作

    ▸《說文解字》:"卻,節欲也",本義為節制退讓。

    ▸《廣韻》:"退也",如"卻步"(《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不怿,為一擊缶")。

  2. 轉折連詞

    表"反而""可是",如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 完成助詞

    置于動詞後表動作完成,如"冷卻""忘卻"(《敦煌變文集》:"君王卻悔放卿歸")。


三、"貂卻"的可能含義推測

結合單字義項,"貂卻"或為以下兩種解釋:

  1. "貂裘退卻"的縮略

    指卸下貂裘官服,隱喻辭官歸隱。

    ▸ 關聯典故:晉代張翰見秋風起"思吳中菰菜羹、鲈魚脍",歎"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歸(《世說新語·識鑒》)。

  2. "貂蟬卻"的省寫

    指摘除貂蟬冠飾,表放棄官職。

    ▸ 唐代白居易《罷府歸舊居》:"陋巷乘籃入,朱門挂印回",可佐證棄官意象。


四、學術建議

因"貂卻"未被标準詞典收錄,使用時需提供語境說明。研究推薦參考:


注:本文釋義基于漢字本義及典籍用例,未虛構詞條來源。實際運用建議優先采用"辭貂""卻官"等規範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貂卻”是一個古代官職相關的詞語,以下為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 diāo què,指唐代的散騎常侍官職。該官職以貂尾為冠飾,主要職責是規勸皇帝過失、提供顧問建議,但因職權較為清閑冷僻,故被稱作“貂卻”。

曆史背景與出處

  1. 職責特點:散騎常侍隸屬門下省,名義上負責谏言和監督,實際在唐代中後期逐漸演變為閑職,因此被戲稱為“貂卻”(取“貂尾冠飾”與“退卻冷落”雙重含義)。
  2. 文獻記載: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三提到,官員許孟容擔任此職時,因職位冷門難以提升聲譽,自嘲“貂卻”。
  3. 别稱變體:部分文獻中亦作“貂卻”“貂腳”,屬于同詞異寫現象。

延伸說明
此詞反映了古代官職名稱與職能變遷的關系,例如清代李慈銘在《越缦堂讀書記》中亦引用過相關典故。需注意,“貂卻”為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坳堂懲窒瞋駡吃獨桌敕葬傳領此緻單打一膽裂刀勞鬼點冊杜米匎刍封豨覆容負馱滾雷黑鳥賀雙星患得患失冱涸奬題金鳳進香酒荒軍員孔姬撂交劣弱淪浃鹵水門外樓頭門下掾内務跑解馬且住為佳棄甲曲盡奇妙日觀亭日晚深淳聖圖深贍拭除時嫌氏胄稅基數論絲線肆縱天龜啼魂同靴吐氣揚眉晚飯握固箫笛蒠菜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