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貂,貂尾;珥,插。指侍中、常侍之冠。因插貂尾為飾,故稱。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況臣等顯奉皇華,親承朝命,珪璋特達,通聘 河陽 ;貂珥雍容,尋盟 漳水 。”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榮高近侍,赫奕禁門,雍容貂珥,日暮青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才》:“令弟從長,奕世近龍光,貂珥曾參于畫室;舍妹夫人,十年陪鳳輦,霓裳遂燦于朝霞。”
(2).借指帝王貴近之臣。 明 王世貞 《壽甯侯故第歌》:“貂珥那傳就日功,椒房已挾薰天勢。”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人存詩》:“ 斌良 《過拂水山莊》詩:‘貂珥若思推輔座,蛾麋甘讓作完人。’”
“貂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侍中、常侍等近臣的冠帽裝飾,因冠上插貂尾為飾而得名。
借指顯貴的帝王親信或權臣,強調其地位尊崇。
部分資料(如)将“貂珥”解釋為“聰明機智”,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貂性機敏”的引申誤讀,建議以權威古籍釋義為準。
貂珥(diāo ěr)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貂(diāo)和珥(ěr)。其中,貂是一個獨體字,它由“豸”和“周”組成;珥則由“王”和“耳”組成。組合在一起,貂珥表示戴在貴族的耳墜,是一種高貴和珍貴的裝飾品。
在繁體字中,貂的部首“豸”被寫作“豸”字頭,珥的部首“王”則被寫作“王”字頭。這些繁體字的寫法與現代簡體字相比略有不同,但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意義和形态。
貂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記載中,貴族戴着貂珥是一種地位的象征。這種耳墜是用貴重的材料制成的,比如金、玉等。它不僅是美觀的裝飾品,還代表着貴族的身份和地位。
以下是貂珥的繁體字:貂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例如,貂可以寫作“黹”或“糶”,而珥可以寫作“鮐”或“羏”。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但在古代演變的過程中,它們為我們展示了漢字的變遷和發展。
以下是貂珥的使用例句:
他佩戴着一對華麗的貂珥,彰顯了他的高貴身份。
在宮廷中,隻有皇後才能戴着貂珥。
這對貂珥是由純金制成的,價值連城。
與貂珥相關的組詞有:耳珥、手珥、頭珥。
與貂珥意義相近的詞彙有:耳墜、耳環、耳飾。
與貂珥意義相反的詞彙有:平凡、低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