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颠子的意思、颠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颠子的解釋

瘋癫的人。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予時一飲諸樓中,醉則卧于瀨上,兩傍觀者輒相語為颠子雲。” 清 曹寅 《小遊仙》詩之十一:“剪紙為驢葉作舟,倒傾 三峽 説奇遊。傍人不信呼颠子,囊底餘糧盡石頭。” 田漢 《獲虎之夜》:“是的,我是跟他一樣颠的,我怕我會變成他那一樣的颠子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颠子是漢語方言詞彙,指精神失常、言行錯亂的人,即現代漢語中“瘋子”或“精神病人”的舊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1. 核心釋義

    指因精神錯亂而行為失常者。該詞常見于明清白話小說及方言中,強調因神志不清導緻的狂亂狀态。例如《水浒傳》中即有“這颠子今日瘋病又發”的用法,形容人物不受控的異常舉止。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354頁。

  2. 字源與構詞

    • “颠”:本義為頭頂,引申為“頂部”“颠倒”,後衍生出“精神錯亂”義。《說文解字注》釋“颠”為“頂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上之稱……又為颠倒字。”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頁178。
    • “子”:名詞後綴,表“某一類人”。二者組合指“神志颠倒之人”。
  3. 方言與曆史語境

    該詞在吳語、江淮官話等方言區沿用至今,但現代漢語普通話多使用“瘋子”“精神障礙者”等替代詞。其使用需注意時代背景,避免對精神疾病群體的歧視性表述。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分卷方言詞條收錄。

  4. 同義詞辨析

    • 瘋子:通用詞,側重行為狂亂。
    • 癫子:與“颠子”音義相近,但“癫”更側重病理特征(如癫痫)。
    • 癡子:部分方言指智力障礙或呆傻者,與“颠子”的“狂亂”義略有差異。

結論:“颠子”是具地域性與曆史性的詞彙,釋義需結合醫學認知演變,當代使用建議優先選擇中性專業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颠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iān zǐ,其核心含義指瘋癫的人或行為異常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用例

  1. 明代《天香閣隨筆》記載:“醉則卧于濑上,兩傍觀者辄相語為颠子雲”,描述醉酒後行為異常者被稱作“颠子”。
  2. 清代曹寅《小遊仙》詩中以“傍人不信呼颠子”暗喻不被理解的狂放行為。
  3. 田漢話劇《獲虎之夜》中,角色自嘲“我怕我會變成他那一樣的颠子”,體現對精神狀态的擔憂。

三、其他語境延伸


四、總結

“颠子”屬于較古舊的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方言表達。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語言學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色花闆榜備體辨眼襞箋承教赤銅仇牧春院竄惡道法自然大學生德範頂門兒董道逢處骨鼻毂陽踐厤蹇弱驕鹵積勞成疾禁持鏡鑒景烈九則卷束決絕開緘棵兒口齒虧心短行老麻汗臨終關懷流彗嚨哅梅花疊梅夏鳴哀輾房儜陋農業局乾脆利索潛地岐跗清風峻節掃泥米善惡昭彰陝服失馬叟說話人署任私廚騰羁天誅地滅土腥味鄉權想頭小便意心弛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