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宮殿、宮廷。 元 張養浩 《贈李秘監》詩:“對章曾拜殿廷間,凜凜豐儀肅九關。”
(2).指皇帝舉行殿試之所。 清 張惠言 《祭金先生文》:“對策鑾坡,聲震殿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嘉 道 以後,殿廷考試尤重字體。”
“殿廷”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釋義和用法可從曆史文獻和權威詞典中得到印證:
宮殿、宮廷
指皇帝處理政務或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如朝會、接見使臣等。例如元代張養浩在《贈李秘監》詩中提到“對章曾拜殿廷間”,描述官員在宮廷中奏對的場景。唐代杜審言的詩句“殿廷燈燭上薰天”也描繪了宮廷的恢弘景象。
皇帝舉行殿試的場所
殿試是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因此“殿廷”也特指殿試考場。例如清代張惠言在《祭金先生文》中記載“對策鑾坡,聲震殿廷”,描述考生在殿試中應答的情景。
“殿廷”一詞不僅指具體建築,還帶有權力與威嚴的象征意義,常見于詩詞和史書,反映了古代皇權體制的特點。
以上釋義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并輔以曆史文獻例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史》《郎潛紀聞》等原典。
殿廷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宮殿和廷庭。它常常用來形容官府的堂宇或庭院。
殿(dian)的部首是殳,筆畫數為4;廷(ting)的部首是廣,筆畫數為7。
殿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宮廷制度。在古代王朝中,殿是指皇帝居住的宮殿,廷是指宮廷的庭院和院落。
殿廷的繁體字為殿廷,沒有特别的繁體形式。
在古代,殿廷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皇帝在金銮殿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2. 官員們在廷庭上嚴肅地審理案件。
1. 宮殿:指帝王居住的宮殿。
2. 廷議:指在廷庭上進行的官方會議。
1. 朝廷:指國家政權的中心和行政機關。
2. 官府:指政府機關或官方機構。
草廬:指簡陋的住所或居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