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麗的意思、底麗的詳細解釋
底麗的解釋
依附。 宋 蘇轍 《漢論》:“臣無以用之,以至於惸惸而無所底麗。”
詞語分解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麗的解釋 麗 (麗) ì 好看,漂亮:美麗。秀麗。明麗。絢麗。富麗。麗質(女子美好的品貌)。風和日麗。 附着:附麗。 麗 (麗) í 〔高麗〕朝鮮曆史上的王朝,舊時習慣上沿用指稱朝鮮。 古同“罹”,遭遇。
網絡擴展解釋
“底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依附,常見于古代文獻及詩詞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依附:指事物或人依靠、附着于其他主體存在。例如宋代蘇轍《漢論》中“臣無以用之,以至於惸惸而無所底麗”,描述無所依靠的狀态。
2.文學用例
- 詩詞中的意境:
吳文英《瑞龍吟》中“筆底麗情多少,眼波眉岫”,通過“底麗”暗喻情感依托于筆端;
曾豐《赴瓊州次大蓼灘》中“山未容雲思底麗”,則用自然景象表達依附關系。
3.辨析與誤讀
- 與人物混淆:部分網頁(如)誤将“底麗”作為人名,實為錯誤信息,需注意區分。
- 成語化解讀存疑:有網頁稱其為“隱藏的美”,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或誤讀。
4.權威來源建議
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論》原文及《全宋詞》相關詩詞,以獲取更準确的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底麗
底麗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含義。底麗可作為名詞使用,指的是水中草木茂盛的景象,也可以形容草木繁茂的樣子,非常美麗。
拆分部首和筆畫:底麗的部首是廣,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底麗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被唐代文學家賈島及北宋文學家辛棄疾廣泛使用,成為流行的漢字詞語。
繁體:底麗的繁體字是底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底麗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寫法是“底麗”,麗字上方有一點表示山石;另一種寫法是“底隊”,隊字下方有一橫表示水流。
例句:
1. 隔着窗戶,可以看到庭院裡底麗的景色。
2. 春天來臨,大地上的花朵綻放,整個世界變得底麗起來。
組詞:底麗景、底麗風光、麗底、麗麗底底。
近義詞:繁茂、郁郁蔥蔥、茂盛。
反義詞:荒涼、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