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遞解的意思、遞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遞解的解釋

[escort(a criminal)from one place toanother] 舊指把犯人押解遠地且由沿途各地官衙依次派人押送

詳細解釋

舊時指把犯人解往遠地,由沿途官衙派人輪流押送。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硬拷》:“他在衆官面前,怕俺寒儒薄相,故意不行識認,遞解 臨安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五回:“今天既是如此,我下午拜 泰安府 ,請他先把你這狗才打了,遞解回籍,再同你們主人算賬!”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不久,就被遞解回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遞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遞解(拼音:dì jiè,部分資料注音為dì jiě)指舊時将犯人押解到遠地,由沿途官府依次派人輪流押送。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将人員(如非法移民)強制遣返或移交至特定地區。

二、詳細釋義

  1. 古代司法制度
    源自明清時期,如明代湯顯祖《牡丹亭·硬拷》中描述:“遞解臨安”,即通過多地官府協作押送犯人,确保犯人被安全解送至目的地。

  2.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移民或司法領域,例如“遞解出境”,指将不符合居留條件的外國人強制遣返,如例句:“未取得合法身份的移民可能被逮捕并遞解出境”。

  3. 法律程式特點
    強調“遞相負責”的協作機制,即不同轄區或機構依次交接押送責任,避免單一主體承擔長途押解風險。

三、與其他術語的關聯

四、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滬江詞典)注音為dì jiě,但主流讀音為dì jiè。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和現代司法報道,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遞解(dì jiě)這個詞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由一個地方從一個司法轄區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這通常發生在将其從一個地方送往法庭審判或轉移至其他監禁設施的過程中。下面是關于遞解的一些具體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遞解這個詞由“辶”和“角”兩個部首組成。其筆畫數為9畫。 來源:遞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漢書·宦者傳》。在古代,遞解一詞主要指将嫌犯或罪犯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以接受審判或監禁。 繁體:遞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遞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遞解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通常使用辶和角兩個部首,在演變過程中逐漸趨于現在的寫法。 例句:警方遞解了嫌疑人到另一個城市進行進一步調查。 組詞:遞解證據、遞解罪犯、遞解程式 近義詞:押送、轉移 反義詞:釋放、放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