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字的意思、疊字的詳細解釋
疊字的解釋
亦作“疊字”。單字的重疊。為構詞方式之一。亦為修辭方式之一。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粧,纖纖出素手。’一連六句,皆用疊字,今人必以為句法重複之甚。古詩正不當以此論之也。” 郭紹虞 校釋:“案此亦古人修辭慣例……實則古人為詩,根據口語,口語中有疊字,則連用之,益見其輕鬆流利,此所以複而不厭。” 杜甫 《漫成》詩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仇兆鳌 注引 清 申涵光 曰:“ 杜 詩善用疊字,如‘野日荒荒白’、‘宿鷺娟娟浄’、‘江市戎戎暗’、‘山雲淰淰寒’之類,皆非意想所及。”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一:“ 中國 文字中疊字與聲音相近的辭類很多。如‘茫茫’、‘郁郁’、‘蕭蕭’、‘曆曆’、‘寥寥’之類都是常用的疊字。”
詞語分解
- 疊的解釋 疊 é 重複,累積:重(巒 )疊。層見疊出。疊羅漢。疊韻。疊嶂。疊翠。 摺:摺疊。鋪床疊被。 樂曲的重複演奏:陽關三疊。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 字的解釋 字 ì 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漢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裡行(俷 )間。字斟句酌。 文字的不同形式,書法的派别:草字。篆字。顔字。柳字。歐字。趙字。 書法的作品:字畫。字幅。 字的音:字正腔
網絡擴展解釋
疊字,又稱“重言”,是漢語中一種獨特的語言現象,具有構詞和修辭雙重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疊字指由兩個相同的漢字重疊組成的詞語,屬于構詞方式之一。例如“層層”“藍藍”“慢慢”等,這類詞通過重複單字強化語義或韻律。此外,還包括因聲音關系衍生的“疊字衍聲複詞”,如“爸爸”“吱吱”。
二、分類與作用
-
構詞功能
通過單字重複構成新詞,如“疊翠”描述山巒重複的翠色,“疊連”表示連續不斷的狀态。
-
修辭效果
在文學中,疊字能增強情感表達和畫面感。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七組疊字層層遞進,刻畫出孤寂凄涼的意境。
-
特殊形式
詩詞中還有疊句(如“如夢令”)、疊韻(如“長相思”)等變體,通過音韻重複形成獨特節奏。
三、應用場景
- 日常用語:如“鋪床疊被”“陽關三疊”。
- 文學創作:常見于古詩文與現代散文,用于描摹景物或強化情感。
- 口語表達:如“清清楚楚”“高高興興”,使語言更生動。
四、注意事項
疊字需根據語境合理使用,過度堆砌可能影響表達效果。在寫作中可參考經典作品,如《古詩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等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疊字
在漢字中,疊字是一種特殊的寫法。它指的是一個字在意義、音讀、部首或筆畫上與另一個字相同或相似的情況。疊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字義,也常被用于創造獨特的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對于疊字,我們可以通過拆分它們的部首和筆畫來理解其構成。部首是一個漢字中的主要意思,而筆畫則是構成漢字的基本線條。通過拆分疊字的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意義和構造。
來源
疊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在古代,人們為了表達更加複雜和精确的含義,創造了許多疊字。這種寫法逐漸被接受和廣泛使用,成為豐富漢字表達的一種方式。
繁體
在繁體字中,疊字的形态更加複雜。由于繁體字的筆畫較多,疊字的構造也更加豐富多樣。許多繁體字中都存在着疊字的現象,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選擇和表達的可能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許多漢字的構造和形态發生了變化。古時候的漢字中,疊字往往以更加簡潔的形式存在,而且更注重字形的變化和演變。
例句
1. 重重疊疊的人群擠滿了街道。
2. 他的老人頭發疊疊地握在桌上。
組詞
疊字也可以用來構建其他詞彙。通過加入不同的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創造出更多豐富多樣的詞彙,從而使漢字更加靈活而多樣化。
近義詞
疊字的近義詞通常是意思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其他詞語。這些詞語可能使用不同的部首和筆畫,但在意義上與疊字相似。
反義詞
疊字的反義詞則是與其意義相反的詞語。即使在形态上相似,但反義詞通常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用于表示相反或對立的概念。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給您一些有關疊字的基本了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