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跌宕不羈 ”。《宣和書譜·石延年》:“遂入館,然跌蕩不羈,劇飲尚氣節,視天下無復難事,不為小廉曲謹以投苟合。”亦作“ 跌蕩不拘 ”。 明 袁黃 王世貞 《綱鑒合編·宋紀·武帝》:“八月, 宋 主殺中書令 王僧達 , 僧達 幼聰警能文,而跌蕩不拘。”
“跌蕩不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iē dàng bù j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形容人行為放逸灑脫、不受拘束,強調心志自由、不拘小節。常指性格豪邁或才華橫溢之人不願受世俗禮法限制的處世态度。
出處與典故
出自宋代《宣和書譜·石延年》:“然跌蕩不羁,劇飲尚氣節,視天下無複難事。”描述石延年性格豪放、不拘禮法,且飲酒豪邁、重視氣節的形象。
使用場景與示例
近義詞與結構
補充說明
需注意“跌蕩不羁”與“放蕩不羁”的細微差異:前者更側重性格的豪邁灑脫,後者可能隱含行為上的逾矩,需根據語境區分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文學關聯,可參考《宣和書譜》原文或相關詩詞解析。
《跌蕩不羁》是一個成語,形容人行為不受拘束,奔放自由,不拘一格的風格。
《跌蕩不羁》的拆分部首是走,共有12筆。
《跌蕩不羁》出自《莊子·逍遙遊》篇。文章中描述了一個跌跌撞撞的列仙,他們行走之時沒有固定的道路,非常自由。
《跌蕩不羁》的繁體字是「跌蕩不羈」。
在古時候,《跌蕩不羁》的漢字寫作「跌踏飄飀」。
他的生活方式非常跌蕩不羁,總是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舉動。
跌宕、跌跤、蕩漾、不羁
放浪不拘、灑脫自由、飄逸
拘束、受限、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