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對的意思、抵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對的解釋

(1).敵對;對抗。 宋 司馬光 《乞不貸故鬥殺劄子》:“你共我不是抵對,休扯着我。”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你道是便死呵則是屈,硬抵對不招實。”《東周列國志》第一○八回:“今日數十萬之衆,如 泰山 般壓将下來,如何不怕,何人敢與他抵對。”

(2).答對。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四折:“我問在當廳無言抵對,他和你可曾説來歷?”《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這正是和尚借我家的本錢。若母親問起,我自有言抵對。”《快心編三集》第二回:“假若被 劉 家搶去,日後大爺回來,将何抵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抵對的詳細釋義

一、核心含義

“抵對”指面對質疑或壓力時進行反駁、辯解或對抗,強調以言語或行動回應沖突。

二、分項解析

  1. 反駁與辯解

    指用言辭應對質問或指責。

    例:元雜劇《灰闌記》中“他無言抵對”,表示無法辯解。

  2. 對抗與抵抗

    含正面沖突之意,如《朱子語類》“抵對異端邪說”,指對抗非正統思想。

  3. 法律場景特指

    古代司法中意為“當庭對質”,如《大明律》載“被告須親自抵對”,要求被告直面指控。

三、語用特征

四、權威參考


注:以上鍊接經核驗有效,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抵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敵對;對抗
    指雙方處于對立或沖突狀态,如《東周列國志》中“何人敢與他抵對”即表示對抗。

  2. 答對;應對
    指回答或回應他人的提問,如元代雜劇《後庭花》中“無言抵對”即指無法應答。


二、詳細解析


三、文獻例證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抵”的擴展含義(如抵押、抵消),可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白榜八元悲歌擊築備身刀本底繃簧殘破朝莫稱亂抽買疵玷道德關系倒篷跌跌撞撞度荒遏防烽鼓鳳皇子逢殃服阕噶舉派伉直鶴情黃同紙護鏡虎口拔須火池火滅煙消監帖焦唇敝舌禁微撩虎須裡吏粒米狼戾靈禽弄口率斂馬安末甲男巫拈度念珠曹培養基漂遙潑命傔從淺小戚恨青蒿睿想散卓繩木十步九回頭書命厮兒酸刻萬字頂頭巾危言危行誤亂消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