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對的意思、抵對的詳細解釋
抵對的解釋
(1).敵對;對抗。 宋 司馬光 《乞不貸故鬥殺劄子》:“你共我不是抵對,休扯着我。”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你道是便死呵則是屈,硬抵對不招實。”《東周列國志》第一○八回:“今日數十萬之衆,如 泰山 般壓将下來,如何不怕,何人敢與他抵對。”
(2).答對。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四折:“我問在當廳無言抵對,他和你可曾説來歷?”《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這正是和尚借我家的本錢。若母親問起,我自有言抵對。”《快心編三集》第二回:“假若被 劉 家搶去,日後大爺回來,将何抵對。”
詞語分解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網絡擴展解釋
“抵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
敵對;對抗
指雙方處于對立或沖突狀态,如《東周列國志》中“何人敢與他抵對”即表示對抗。
-
答對;應對
指回答或回應他人的提問,如元代雜劇《後庭花》中“無言抵對”即指無法應答。
二、詳細解析
三、文獻例證
- 對抗義:
《東周列國志》第一〇八回:“如何不怕,何人敢與他抵對?”
- 應答義:
元·鄭廷玉《後庭花》:“當廳無言抵對”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抵”的擴展含義(如抵押、抵消),可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對(dǐ duì)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是相互抵觸、相對、反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抵對的拆分成兩個部首,左邊是手部"扌",右邊是對部"寸"。抵對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抵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在《說文解字》中,抵對解釋為“相對、相抵”。這個詞的本意是指物體相對着互相抵抗、對立。
繁體:
抵對的繁體形式是"抵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抵對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甲骨文中,抵對的形狀為兩個人面對着站立,象征着相對、相抵。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形式。
例句:
1. 兩個球隊的實力抵對,比賽将會非常激烈。
2. 這兩個觀點完全抵對,無法達成共識。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抵對相關的組詞有對抗、對立、對稱等。抵對的近義詞包括對抗、對峙、對立等。反義詞則可能是相合、調和、融洽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