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德的意思、道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德的解釋

(1) [morals;ethics]∶社會************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裡保持高的道德标準和禮貌規矩

(2) [moral]∶合乎道德的

詳細解釋

(1).社會************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韓非子·五蠹》:“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争於氣力。”《後漢書·種岱傳》:“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 唐 韓愈 《原道》:“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經》的省稱。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閉簾注《道德》,開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廟》詩:“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雜言》詩:“《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都講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轉。”《水浒傳》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惱犯了你,你因何夜來越牆而過,入來把斧劈我?若是我無道德,已被殺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忽二女鬼現燈下,向僧作禮曰:‘師等皆飲酒食肉……煩師傳語主人,别延道德高者為之,則幸得超生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德指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與價值規範,用于評判個體或群體行為的善惡、是非标準。其核心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行為規範體系

    指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内心信念維系的行為準則,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例如“誠信”“仁愛”均屬道德範疇。《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社會意識形态之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範的總和”¹。

  2. 儒家倫理的延伸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常與“道”(宇宙規律)和“德”(個體修養)關聯。《論語·述而》中“志于道,據于德”即強調道德需以天道為根基,通過個人實踐體現²。

  3. 現代社會的公序良俗

    當代語境下,道德涵蓋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層面。例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等規範,體現對公共秩序與公民責任的約束³。


義近詞:倫理、品德、操守

來源引用: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楊伯峻.《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2009.
  3.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人民出版社, 2001.

網絡擴展解釋

“道德”是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關于善惡、是非、正義與非正義的行為準則和價值體系。它通過内在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來約束個人行為,協調人際關系,并維護社會秩序。

核心内涵

  1. 行為規範:道德為群體提供普遍認可的行為标準,例如誠實、公正、仁慈等原則,指導人們在具體情境中做出價值判斷(如扶老人是否屬于義務)。

  2. 價值評判:包含對“善與惡”“正當與不當”的界定體系。儒家強調“仁者愛人”,基督教主張“愛人如己”,不同文化對善的诠釋存在差異但内核相通。

  3. 自律與他律:道德既依賴個體的良心自覺(如孟子所言“恻隱之心”),也通過社會評價發揮作用。違反道德雖不必然受法律制裁,但可能面臨輿論譴責。

特性辨析

哲學視角

當代科技發展催生了新的道德議題,例如人工智能責任歸屬、基因編輯倫理邊界等,這些挑戰推動着道德體系的持續演進。

别人正在浏覽...

暗質表德顫笃簌長墉闡釋沖泥創獲啖函點陣第二聲反沖力方且番使發篇風速黑暗獄鴻都門學戶辯金蛾金蕉金融九英梅絕世獨立懼惑空襲枯原老實圪蛋煉頂煉話料及零亂隆豺羅衣旅塵帊首砯砰起兵動衆七覆清啭穹質鳅鱓屈居祛逐人葠容成融堅如坐春風生長激素折戗時忌狩取唆令太平龍頭吐絮彎蛾黠了相貌堂堂鮮潤潤嚣塵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