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擔受驚吓。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一折:“叫一聲君子休躭怕,那太僕兩手忙叉。”
“躭怕”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dān pà,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基本詞義
意為“擔受驚吓”,指因外界因素産生的不安或恐懼感。例如元代雜劇《盆兒鬼》中:“叫一聲君子休躭怕,那太僕兩手忙叉。”。
詞義解析
現代使用
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已較少見,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方言表達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怕”的更多含義(如表示推測、顧慮等),可參考相關權威詞典。
《躭怕》這個詞是指對某種情況或事物感到害怕、緊張或焦慮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躭怕》的部首是《足》和《虍》,共有19個筆畫。
來源:《躭怕》是漢語詞彙,源于古代漢字演變和意義轉變。
繁體:《躭怕》的繁體字為《擔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多種變體。關于《躭怕》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我不太清楚,抱歉。
例句:1. 他面對困難時躭怕錯失機會。
2. 孩子們經常在晚上看恐怖電影後感到躭怕。
組詞:與《躭怕》相關的組詞有:
1. 躭心驚膽
2. 躭聲痛哭
3. 躭寒問暖
近義詞:與《躭怕》意思相似的詞語有:
1. 惴惴不安
2. 憂心忡忡
3. 恐懼不安
反義詞:與《躭怕》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泰然自若
2. 淡定從容
3. 無畏無懼
【别人正在浏覽】